免费追书 > 都市小说 > 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报告 > 第37章 送你一座桥

第37章 送你一座桥

  

终于被救上来的吴年华,一颗悬了很久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虽然遇到了危险,但他觉得值得,毕竟今天他获得了很多灵感,能写出一段不错的小说。


所以他并没有太多的懊恼,反而还面带笑容。


“你还笑?”


申主任见他还能笑得出来,眉头都皱成了川字。


“我不笑,难道我哭?”


“要不是我们来得及时,我怕你现在是哭都哭不出来!”


“那倒是。”


吴年华突然觉得,一直对他凶巴巴的大姐,这一刻竟然变得有点可爱。


咳咳。


当然,只是普通的有点好感,他可没有别的想法。


“对了,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还能怎么找?自然是余村长告诉我你在这里,我才带着人过来的。”


“他又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这个问题让申主任也是一愣。


对啊!


余村长是怎么知道的?


仔细回忆一下,当时她就是给村长打了个电话,他说看一看,然后很快就告诉了她吴年华在哪里。


不是模糊的、发范围的那种,而是非常准确的位置。


这简直奇了怪了。


不过回头一想,余村长那么有本事,想找个人也不算什么吧。


“大惊小怪,我们余村长的本事多着呢,这又算个什么?”于是她问道,“刚才你问我家有没有空房子,你想做什么?”


“我想租下来,然后长期住在白云村。”


“不会吧华哥?”旁边的蒋元惊讶起来,“你不是……不是一直觉得白云村不好,那些竹子、攀岩都是造假的吗?”


“对啊。”


“那你为什么还要住在这里?”


“咳咳,当然是为了长期观察,揭穿他们的把戏。”


蒋元:……我信你个鬼!


但他羡慕啊。


要是他也能在白云村住下来就好了,但家里的情况暂时不允许,只能在心里憧憬一下。


等以后,他一定会找机会,来白云村长住!


申主任心里也是呵呵一声。


她算是知道这家伙了,口是心非。


承认白云村好就那么难?


……


回到村里,时间已经很晚。


蒋元三人吃了晚饭,又坐在怪石山顶上。


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难闻的尾气,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微凉的晚风、满天的星辰,以及绝顶的茶水和朋友。


这样的生活,简直不要太过惬意。


蒋元和刘平的直播也一直开着,直到深夜都还有很多粉丝,通过画面欣赏美丽的夜色,听着他们天南海北地聊天。


“好羡慕啊,我也想过几天这样的生活。”


“同想。”


“等白云村正式开放后,一定找机会去。”


……


第二天上午,蒋元和刘平坐上了老吴的三轮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白云村。


而吴年华则以一个月一千块的房租,一千五的生活费、水电费,住进了申主任家的一间空房子。


这是第一次有外人在村里租房子。


只租了一间,一个月就能收一千块房租,一年就是一万二啊!


而且每个月还要给一千五的生活费!


一个人的生活费能要这么多?


要是按照村民们的水平,五百块都绰绰有余!


所以一间房子,一年就能赚两万多!


农村里什么都少,但空房子还能少了?


空着也是放乱七八糟的东西,收拾出来就能赚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村民们纷纷到村委找余真,表示可以把自己家的房子,也能租。


对此余真和村委几个人已经讨论过了,想要办民宿可以,但必须遵守村里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签署责任书。


比如卫生、安全之类的。


村民们家里的房子,原则上必须经过村委的检查,验收合格后才允许出租。


“余村长,”对此有人也有不同的看法,问道,“房子是我们自己家的,为什么要经过村里的同意?”


“这是为游客负责,也是为村里负责。”余真道,“你们想想,如果你们弄得不好,万一出点什么事,白云村的名声就坏了,以后谁还会来?”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万一有人偷偷租出去呢?”有人担心地问,“到时候千万别连累了我们。”


“这个我们也考虑过了,”张会计道,“我们会做一个白云村游览指南,把登记过的,并且检验合格的人家,罗列在这个指南上。


“到时候游客们来了,我们还会告诉他们,务必去指南上的人家住宿,否则后果自负。”


听到这么安排,村民们的心都放了下来。


上次酒厂投资错过了,这一次大家可不想再错过,都愿意听从安排好好做,多赚点钱。


于是大家纷纷回家,该扫的扫、该修的修,添置新的家具、被褥。


鸡鸭牛羊,都好好地关起来,房前屋后,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有人为了多腾出两间房子,宁可自己住到偏房里。


看到大家忙得热火朝天,很快就能赚到钱,一些家里没有好房子的人只能干着急。


杨大爷就是其中一个。


他家那个房子,风一吹感觉就要塌了,除非是有人想忆苦思甜,否则就算收拾得再好也没人敢去住啊。


“余村长,我们可怎么办啊!”


“杨大爷你别急,”余真道,“家里没房子也不要紧,你好好搭几个竹楼,也会有人愿意住的。”


“真的?”


“肯定是真的,不过竹楼要有特色,这个我已经跟邱老师说过了,你们去问她就行。”


一听允许搭竹楼,杨大爷几人喜形于色。


家里的竹子,那还不多的是啊。


于是一起找到邱芸,拿了些风格各异的设计图纸,就急匆匆回家搞建设了。


村民都在忙碌,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做准备,余真也没有闲着。


这天,他把村委几个人召集起来。


“现在村里准备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路不通。”


“是啊,”老吴道,“那天用三轮车带那三个人过来,他们一路都在叫苦连天,过桥的时候也不敢坐车,这样恐怕会影响游客数量。”


“所以,下一步我们要修路。”余真道,“张会计,现在酒厂有多少盈利?”


张会计拿出账本,查验了一下。


“截止今天为止,酒厂一共生产了32天,村里的盈利大概是65万。”


余真找人咨询过,在他们这样的地方,修建20公分厚、3米宽的水泥路,造价最少也要300块一米。


从白云村边界到村委,差不多25公里。


也就是说,总价最少也要750万。


65万,连十分之一都没达到,铺石子都不够。


于是余真决定,先修桥。


路差一点没关系,至少车子能开进来,但那座桥不行。


年久失修,过车多了,说不准就要出问题。


“这事也不用找什么公司了,我们自己修,老吴负责。”


“好!”


老吴立即满口答应。


只要桥修好,他就可以买个小卡车了!


他是汽车兵退伍,但回到村里后,根本就没法开汽车,所以村子里最想修桥的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