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大秦五岁熊孩子 > 第164章 提前行动

第164章 提前行动

  

大秦五百年正文卷第164章提前行动这次,震天雷是在门洞内靠着城门被引爆,城墙上的韩兵们,更明显感受到城墙的震动。


挨着城门左右两边的秦兵们,感觉到的震动最为明显。


“开了!城门被炸开了!”


在观战中的秦军官兵欢呼起来。


他们看到,虎牢关城门被炸得倒塌。


韩信却仍然冷静,他要等待真正夺取虎牢关后,才会欢呼胜利。


“快!死士跟上!”


在盾牌兵保护下,一批身上挂着震天雷的死士向城门跑去,每名死士手中,都有一根被点燃的香。


在死士更后面,是长矛兵、长铍兵、弓弩兵,都有相应盾牌手保护着。


一旦死士舍身用震天雷炸出一条血路,这些士兵会迅速冲入。


秦军主将战车旁边,所有战鼓都被敲响,这是向敌军冲锋的号令。


此时,韩王信不在城墙上,而是在城门后面,这里有五辆塞门刀车。


塞门刀车建造得十分合理,宽度和高度都只是略小于门洞,前刀壁上装有24把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快,塞门刀车!”


韩王信大声命令着。


首先有一辆塞门刀车被推到了门洞,把因城门被炸开的缺口堵上。


很快,死士们冲到了。


塞门刀车后面的韩兵们,透过缝隙看到身上挂着震天雷的秦兵跑来。


他们惊骇了,难道这些人要同归于尽。


果然,冲入门洞的一名秦兵,用手中的香点燃震天雷引线,在猛力地扑向塞门刀车。


“我儿,你可以享福了!”


这名死士高喊着。


“爆…”


第一辆塞门刀车被炸毁。


在城门后门的韩兵们无不惊骇。


此时,依靠云梯攻城的秦兵们,都暂时停止了攻势,躲在云梯里面等待着。


“快,堵住城门。”


又有一辆塞门刀车被推到城门洞。


“爆!”


又有死士把刀车炸毁。


秦军竟然有如此手段!韩王信开始恐惧起来。


虎牢关被炸榻的城楼两边,这里的韩军弓弩兵向大门外的秦军射箭。


秦军弓箭兵射箭还击、压制。


其余人员有盾牌手保护,只有少量中箭。


韩军连续把五辆塞门刀车推到城门,皆被秦军死士炸毁。


“长矛兵,上!”


一批长矛兵,长矛对着前方,向城门冲去。


“老子跟你们拼了!”


一名死士向长矛兵冲来。


又是一声爆炸。


最前排的长矛兵,全部都被瓦片射中,倒地惨叫着。


如此场景,让城门后准备参战的韩兵崩溃。


城墙上的韩兵们,都向这边望来,无不惊骇。


“快上!”


韩王信大声命令着。


第二批长矛兵,同样是长矛对着前方向城门冲去。


还未冲到城门口,秦军死士已经冲进来了。


快逃命!许多恐惧中的韩兵,出现了这种下意识反应。


然而,他们刚转身没跑出两步,震天雷已爆炸了。


又有十数人被炸中,惨叫声连天。


“冲啊!”


趁着这创造出来的机会,城门前的秦军长矛兵冲杀进来。


本身秦军就强弓硬弩,秦兵还如此不要命。


秦军本身就比韩军强大,秦兵又比韩兵更英勇。


在虎狼之师打击下,韩军彻底士气崩溃。


在长矛兵冲击下,很快击溃了试图抵挡的韩兵,后面的长铍兵跟着冲入。


“杀……”


躲在云梯内的秦兵重新出战,攀爬上云梯,冲入城墙。


此时的韩兵,已无心恋战,许多人向阶梯方向逃跑,被秦军一边倒追杀。


看着秦军如潮水般涌入关城,韩王已经绝望了,他坐上坐骑,带上亲兵,从虎牢关东门逃跑。


终于拿下虎牢关了,一向冷静的韩信,也兴奋起来。


“我们赢了!”


战车上的韩信大吼着。


身后武将们,周边的士卒们,都欢呼起来。


越来越多的秦兵,从城墙、城门涌入虎牢关。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


冲入虎牢关的秦军,专门有士兵高呼着。


还未被击杀的韩兵们,早已失去了抵抗意志,听见口号后,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甚至有些军候、五百主,命令部下投降。


韩信有严令,凡是放下武器投降的降兵,不得杀害。


虎牢关内,秦军首先控制的是东西两边城门,然后是关城其它位置。


快到午时,士兵向韩信报告,虎牢关已被完全控制,韩王信已经逃跑了。


韩信带着将军们前往虎牢关。


来到城门处,只见坚固的城门被拦腰炸断,门洞墙壁多处有瓦片射入,韩信命人尽快把城门修好。


进得虎牢关,韩信仔细检查,了解情况。


韩兵尸体被集中堆在一边,降兵被集中看管。


来到虎牢关正堂,韩信把武将们召集在此。


韩信首先道:“诸位,虎牢关已被我们拿下,此次出征,第一个目的已达成。”


骆甲道:“韩将军,我们可立即挥兵攻新郑,一句灭韩。”


吕马童道:“对,韩军无力抵挡,定能一举灭韩。末将愿做先锋,率军直逼新郑。”


武将们都纷纷请战。


韩信道:“不,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守好虎牢关。赵军援军,想必已到达新郑,若现在我们攻新郑,胜算是比较大,但代价也不小。韩国剩余土地,没多少粮食收成,齐、赵援军必须要从北边运粮。虎牢关以西土地已被我军收复,重新成为朝廷治下,我们等于是在家门口作战,拼消耗,敌军耗不过我们。等赵、齐联军锐气耗尽,我们再出战。”


大家知道韩信善于用兵,觉得这个方法好。


到了傍晚,统计结果出来了。


虎牢关韩军原本有四万五千,有15553人被斩杀,有7219人逃跑,剩余22128人投降。


秦军两天作战,共有13420人战死,2317人重伤。


这次作战,秦军战死人数还略低于韩军,第一,是因为有震天雷,昨天和今天有震天雷压制,给予敌军一定杀伤。


第二,是攻入虎牢关后对敌军的压倒性斩杀。


仅仅是从伤亡人数,再加上降兵,秦军就已经胜利了。更何况,控制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虎牢关。


韩信写好战报,派人向咸阳报告。


第二天,韩信收到了咸阳那边送来的情报,说出项羽派龙且切断粮道一事。


对于楚军这样出击,韩信早就有了相应准备。


三川郡以南是南阳郡,属于楚国。


韩信派出范目镇守宜阳南边,如果发现楚军前来,及时报告。


两天后,韩信率军回洛阳,留下五万士卒驻守虎牢关,任命骆甲为守将。


————————


虎牢关以东两百余里,新郑城外。


韩成、张良在这里,迎接赵军的到来。


由李左车率领的赵军,借道魏地,渡过黄河后南下,终于抵达新郑。


赵军在城北停下来。


李左车下马前来相见。


望着那大量赵军,看到李左车,赵歇心中稍安,说道:“广武君总算来了,虎牢关以西,都被暴秦夺去了!”


张良道:“广武君来了就好,韩国可转危为安了。”


李左车道:“要是我赵军再快一步,又或者韩国多坚持一会,就可在孟津渡过河,洛阳就不会被暴秦夺走。”


说到这里,张良连连叹息,说道:“我万万没料到,洛阳副将居然杀了丁凯投降。我用人不当,这是我的责任啊!”


李左车道:“丞相勿须自责,虎牢关还在我们手里,等齐军也到了,再一起反击。”


赵歇道:“没错,等齐军到了,大家团结一心,何惧暴秦。”


随后,李左车下令,赵军在新郑北面安营扎寨。


皇宫大殿,韩成、张良在这里,为李左车、李齐、戚宗等人接风洗尘。


筵席上,张良愁眉苦脸道:“广武君,虎牢关以西国土,皆被暴秦占据,韩国现在没多少存粮,无法供应驰援大军。”


李左车道:“韩国的困难,我赵国陛下知晓,会运送粮草过来,勿须韩国承担。”


张良喜道:“如此甚好,赵国救命之恩,韩国世代不忘!”


随即举起酒爵,给赵将们敬酒。


韩成同样给赵将敬酒。


“报……”


一名士兵匆匆跑入大殿,神色不安。


赵歇道:“何事慌慌张张?”


士兵道:“报陛下、丞相,虎牢关失守了,韩信将军带着数千人逃出来。”


什么?在场所有人都大为震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齐道:“虎牢关易守难攻,就算暴秦有震天雷,也不可能攻破虎牢关。怎么虎牢关会失守?”


戚宗道:“难道韩信又使出诡计?”


田叔道:“洛阳是因为副将背叛,杀主将开成献降。或许是连虎牢关也有秦军内应,在攻城时打开城门。”


李左车道:“有这种可能,昔日嬴政灭六国,不仅仅是靠军队,还用了许多诡计。”


在场韩国方面的人,更多的是痛心疾首。


张良心在滴血,失去了虎牢关,秦军进可攻、退可守,韩国和援军会十分被动,新郑时刻都在秦军威胁之下。


赵歇有些惊慌了,说道:“事到如今,大家有何办法?”


李左车道:“照这样看来,我们暂时只能被动坚守,守住新郑。等到楚军前来时,或许会有转机。”


赵歇问道:“广武君,转机是在何处?”


李左车道:“若楚军出兵函谷关,切断秦军粮道,秦军必乱。”


其他人一听,觉得很在理。


张良叹息道:“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有赵、齐援军加在一起,秦军休想夺占新郑、灭我韩国。”


韩王信离新郑不远了,大家都很想知道,虎牢关到底是怎么丢失的,留在这里等待着。


下午,韩王信赶到新郑。


对于这等败军之将,张良、韩成都不想出去迎接,张良派人命韩王信入宫。


“陛下!丞相!”


灰头土脸的韩王信,在大殿跪下痛哭着。


韩成生气道:“韩信,你这个败军之将。上次函谷关惨败,还可说是齐军见死不救。虎牢关易守难攻,你却还是丢失了,有何解释?”


李左车问道:“韩将军,是否秦军使用了诡计?”


韩王信道:“是秦军又使出诡计,用震天雷炸开城门,让挂着震天雷的死士冲入,炸我军塞门刀车和长矛兵……”


他把那天交战过程讲述出来。


李左车叹息道:“那个执戟郎中韩信还真有办法,想出用死士这一招。”


张良道:“若当初项羽重用韩信,焉有我们今日之惨败。”


李左车道:“眼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守住新郑,等待楚军切断秦军粮草,方能有转机。”


大家都没办法,只能如此了。


————————


咸阳,子婴接到韩信战报,十分高兴,韩信派出死士这种方法,的确很有用。


在近代和现代,同样有很多死士。比如军队中为了完成作战目的,挑选出敢死队队员执行特殊任务。


数日后,举行大朝会,由郎官宣读战报。


“虎牢关之战,斩杀敌兵15553人,俘获降兵22128人,我军战死13420人。从出关到现在,我军累计斩杀敌兵51419人,俘虏、逼降敌军63436人。我军累计战死23119人。”


子婴道:“夺取虎牢关,对我军意义重大,我军进可攻,退可守。三川郡大部分地域已被收复,有虎牢关天险,就算新郑暂时还没被收复,亦可保障三川郡安全。”


陈平道:“陛下,三川郡局势已稳定下来,近八十万百姓,重新成为秦人,应当任命郡守,有效管治。”


子婴道:“丞相可有合适人选?”


陈平看向赵衍,说道:“丞相右长史赵衍,协助臣把大秦治理得很好,也该晋升了。三川郡需要人去治理,可让赵衍担任郡守。”


听着这么说,赵衍兴奋起来。


按照子婴对赵衍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向赵衍道:“赵卿家,三川郡就交给你了。”


赵衍大喜,先向陛下道:“谢陛下信任!”


再向陈平道:“谢丞相举荐!”


他原本秩俸一千石,升为二千石。


陈平再道:“陕县县令鲍良,工作做得不错,并且熟悉三川郡情况,可提拔为郡丞,协助司马禾治理三川郡。”


子婴又再批准了。


治粟内史陈烈道:“陛下,臣举荐一人。丞相史冯唐,可胜任郡丞。”


子婴对内兄冯唐的能力并不了解,如果按照原本历史来看,冯唐应该是有些能力的。


现在冯唐职位是丞相官署下辖的丞相史,秩俸四百石,升为秩俸六百石做郡丞,从正常官职晋升来说,并无不妥。


治粟内史举荐皇亲国戚,其他臣子都不做声,能够做上高官的,最起码的精明还是有的。如果支持,有可能被认为是淑妃一派;如果反对,有可能会得罪淑妃。


陈平先看了一眼陈烈,目光再移向皇帝。


只听皇帝问道:“丞相,冯唐在丞相官衙做事,你觉得他能力如何?”


在观察皇帝神色时,陈平就知道了该如何回答。


“回禀陛下,冯唐能力尚可!”


子婴道:“既然如此,就让冯唐升任三川郡郡丞。”


他再说道:“训导部驻地,也该搬迁到洛阳了,负责整个三川郡百姓教化。”


陈平道:“再过一个月,便是夏收、夏耕,应当尽快释放降兵、俘虏,确保农耕顺利。”


子婴道:“丞相言之有理,农耕是大秦立国之本,凡是不与大秦为敌的降兵俘虏,都应当尽快放回家,这还得由训导部筛选出来,若敌视大秦之人,继续关押。我们不是放人就不管了,还要派马车送他们回家,确保每个人都回到家乡跟家人团聚。”


对于虎牢关降兵,韩信会迅速核实,每个人的家乡具体地址。


三万洛阳降兵,已经全部核实完毕。


对于家乡在被收复地域的,原则上只要不仇视秦国,会很快送回家。


对于家乡在虎牢关以东或者是上党郡的降兵俘虏,存在一定隐患,由训导部做思想工作,指出唯有收复颍川郡、上党郡,他们才能回家。


回到内宫,子婴把冯唐升任一事跟冯幽兰说了。


冯幽兰听后,脸有喜色,说道:“谢陛下信任,家兄到了三川郡,能定把差事做好。”


子婴道:“朕不能任人唯亲,如若内兄真的能做出功绩,朕会举贤不避亲。”


冯幽兰又说,兄长即将要去三川郡上任,明日要回娘家一趟,跟兄长道别。


这时候,王思的肚子又大了一些,预产期是十月份。


————————


目前,在新安以西俘获的降兵、俘虏,都集中关押在函谷关对面营垒。


在新安以东俘获的,关押在洛阳附近。


五月初这天,函谷关对面营垒与往日有所不同。


营垒外面有大量马车。


韩军降兵、俘虏们,从营垒出来,走向营垒大平地。


数以百计的训导部官吏同样在这里。


被带出来的降兵们,家乡都在虎牢关以西三川郡,都是被训导部筛选过对秦国无敌视之心的人。


大家都看到了不远处大量的马车。


“怎会有这么多马车?”


“或许这营垒就是仓库,来运粮的。”


“训导部的大人们说,朝廷会放我们回家,不知何时才能回去。”


“今年春耕家里无男人,就靠母亲和媳妇,种的庄稼肯定少很多,离夏收只有一个月,得赶快回去帮忙。”


“对啊!我们靠两条腿走回去,最少要十天。”


…………


降兵们边走边交谈,基本无人对秦国有怨恨之言,他们都想尽快回家。


在平地排好队伍后,曾陶登上高台,面向降兵们,朗声道:“兄弟们,皇帝陛下开恩,放你们回家了!你们可以回家团聚了!”


顿时,现场欢呼起来。


欢呼过后,曾陶说道:“兄弟们思念家人,也希望尽快回家耕种,总不能靠两条腿走回去。大业皇帝是心系百姓、爱民如子的好皇帝,陛下对兄弟们很关心,专门派出运粮之人送你们回家。大家都看到了,这是陛下派来的!”


曾陶指向马车所在位置。


秦国在陇山养了大量马匹,那些不符合战马标准的马,大部分会被用做牵引车辆,秦国不缺马,可组建大量的马车队。


现场再次欢呼起来,降兵们个个都很兴奋。


“陛下真好,是好皇帝啊!”


“我可来得及赶回去了!要感谢陛下!”


“大秦比韩国强大,做秦人总比做韩人好!”


“哎!我家隔壁的老王跟我一起被征召,白白战死了!”


…………


看着士兵们的反应,曾陶有种欣慰感。


随即,他取出诏书,朗声道:“陛下有诏书,全体接诏!”


所有降兵、俘虏都跪下。


“被叛贼强征从军的兄弟们,你们都是秦人,朕希望你们都过上好日子,早日回家团聚,特派人送你们回去!祝兄弟们一路顺风!”


给士兵们的诏书,用白话文写出来,士兵们更容易理解。


“万岁万岁万万岁!”


士兵们都磕头,大多人对皇帝心存感激。


训导部官吏开始工作,相应吏员把降兵按照各县、各乡分开集合,跟他们说,由我带你们回家。


为了不让道路拥堵,避免降兵过于集中引发意外,降兵按照不同的县分批被送回家,路程远的先出发。


严临带着吏员来到了这里,负责带陕县的人回家。


在三川郡虎牢关以西地域,有巩县、梁县、洛阳、平阴、宜阳、新安、渑池、陕县。


数日后,陕县九百余降兵集合起来,由训导部的严临带着回家。


这些降兵们,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终于可以回家了。


“兄弟们,皇帝陛下很关心你们,他考虑得很周到,送你们回家不是只送到陕县,而是会送到每个乡、每个村,直到你们回到家乡跟家人团聚为止。”


听到如此,降兵们更为高兴。


这的确是够关心照顾了。


对于嬴子婴来说,要把降兵送到家门口,亦是为了防止降兵乱跑,避免他们聚集起来闹事。


讲话完毕后,降兵们都坐上了马车,启程回家了。


除了训导部外,还有五百主带领部下一路跟随,既是护送,也防止中途发生意外。


————————


楚国,彭城。


项羽、范增都得知虎牢关被秦军夺取,大感意外。


范增专门入宫找项羽商议。


项羽道:“想不到啊!韩信居然能攻破虎牢关,居然派出死士炸城门!”


范增道:“暴秦和韩信,都千万不能小看。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不反抗,说明他能忍。哎!若当初我们重用韩信,说不准函谷关早就破了!后悔莫及啊!”


项羽不满道:“我可不后悔,如此窝囊之人,我项羽绝对不用!暴秦、韩信,迟早会被我所灭。韩信夺虎牢关后,有两种选择。第一,立即挥兵东进,尽快灭韩;第二,坚守虎牢关,静观其变,跟齐、赵联军对峙,找机会灭两国军队。韩信至今按兵不动,看来是选第二种。”


范增道:“若真如此,暴秦会全力整顿夺取的地域。我们原本预想,秦军不可能夺下虎牢关,会跟齐、赵军队大战,现在情况有变,秦军占据虎牢关,虎牢关以西稳如泰山,就算不出虎牢关,夺取如此大地盘,七八十万人口,已让他如虎添翼。所以,我们也要调整计划,让龙且尽快出兵,截断秦军粮道。就算韩信控制三川郡地域,该郡粮食收成赋税,还不足以供应数十万大军。”


项羽道:“没错,要让龙且马上出兵。”


第二天,项羽举行朝会。


项羽首先道:“虎牢关被秦军夺取,大家都始料未及。所以,我们要尽快出兵,截断秦军粮道,将秦军困死在三川郡。”


他对龙且道:“龙且将军,你三日后率大军出发。”


龙且道:“诺!臣定会不辱使命。”


散朝后,章邯找到在彭城这边的探子,尽快把消息送回咸阳。


三天后,彭城北部。


大军云集在此。


龙且即将率军出发,项羽亲自出来送别。


项羽给龙且敬酒,说道:“兄弟,祝你凯旋归来。”


龙且喝酒后,率军出发。


跟随出征的武将有彭越、周兰、项声、利几、蒲良、曹咎、薛公、郯公等人。


————————


三川郡,洛阳。


秦国派一批官员跟随赵衍、冯唐来到洛阳,重设郡守官署,正式对三川郡有效管治。


鲍良也来到洛阳,走马上任。


原本韩国有三个郡,分别沿用大一统时期郡的名称,分别是三川郡、颍川郡、上党郡。原三川郡郡级官署就在洛阳。


官员走马上任后,把郡官署设在原位置。


除了秦国外,其他国家都还用简牍,现在,全部改成使用纸张。


第二天,官署正堂,赵衍召集主要下属议事。


正堂正中上方,跪坐着的是赵衍,左右两边分别是冯唐、鲍良。


大家都知道,冯唐是皇亲国戚,都认为是靠着淑妃的关系,冯唐才能做郡丞。


赵衍道:“大家都知道,大秦两件事最重要,就是战事和农耕。我们眼下最要紧之事,就是尽快恢复农耕,不得耽搁夏收、夏耕。”


鲍良道:“有训导部事先教化百姓,本郡百姓大多已归心于秦,等降兵们回家后,农耕应当不会被耽搁。”


冯唐道:“朝廷免除本郡一年赋税徭役,只要正常耕作,秋收后百姓家中余粮会更多,会更归心于大秦。对于因家中男丁战死的困难之家,还得抽调人员帮助夏收、夏耕。还有个问题,原韩国钱币作废,如若直接作废不认,势必会引发动荡。我认为,应当允许在期限内,让百姓把布币换成秦半两。”


他能提出有效建议,众人看他的目光有些不一样了。


赵衍道:“冯郡丞言之有理。本郡的文字、度量衡,也应当尽快恢复。”


三川郡官署正式全面运作。


————————


五月中旬,陕县官道。


严临带着的八百余降兵队伍抵达这里。


随后,严临做好安排,家乡分别在本县不同乡的降兵,各由一名吏员带着回家。


随行的秦兵同样如此,五百主分派出一个屯的士兵,分别护送各个乡的降兵队伍。


严临会跟随其中一队,他选择的是由郭翀负责的柳东乡,共有122名降兵要回这个乡。


随行的五百主,干脆也跟随到这个乡。


在回乡的路上,吏员跟降兵们聊天起来。


郭翀大声道:“各位兄弟们,皇帝陛下派人把你们送到家门口,够意思了吧!”


名叫张七的降兵道:“陛下对我们实在太好了!”


名叫周替的降兵道:“我想说一句话,却又不敢说。”


严临道:“但说无妨,只要不违反大秦律法,一切皆可做。”


周替道:“我听说,二世皇帝是昏君,正因为是昏君,才让逆贼赵高横行霸道。要是始皇帝驾崩后,直接由大业皇帝继位,就不会有后来天下祸乱了。”


一般的人,是不敢妄议朝政,特别说前任皇帝的不是。


但是,嬴胡亥是昏君,那是人尽皆知。


每个降兵原本的军职,训导部都会有记录,周替原本是五百主,知道的事情比普通士兵多。


严临并不怪责周替,回应道:“周兄弟说得没错,当今皇帝就曾说过,二世皇帝是昏君。大业皇帝无比英明,不会再出现暴政。”


郭翀道:“是啊!日后在大秦朝廷治下,好好过日子。”


周替道:“我原本是五百主,家人过得好好的。现在是区区行伍,家人只能再过苦日子。我想从军立军功。”


严临道:“周兄弟,先好好在家耕种,明年或许有机会。”


根据规定,降兵、俘虏最少要回家乡一年以上,才有可能被征召从军。


队伍行走了半天后,进入柳东乡地段。


本乡的“有秩”带着吏员们在路口迎接。


车队来到有秩面前停下。


有秩作揖道:“严队长、五百主,你们辛苦了。”


又再对降兵们道:“欢迎你们回家。”


严临对降兵们道:“这位是本乡的‘有秩’刘大人。”


降兵们向刘大人作揖。


最激动的要算降兵们了。


皇帝派人要把自己送到家门口,到了乡里,官衙的人出来迎接。


这样的大秦、这样的朝廷,比原本韩国好得多了。


大家都愿意安安分分做秦人。


在这里,有122名降兵和五十名秦兵。


一个乡有多个村,又会再细分下去,分别把不同村的降兵送回家。


不仅仅是训导部,乡衙也要派人跟随落实,确保每个人都回到家。


做好安排后,严临和郭翀,带着其中二十八名降兵,前往某个较大村落,有十名士兵跟随着。


在某村落,有吏员提前来到这里。


“噹噹噹……”


敲锣声响起,通知本村所有人。


在晒谷坪,全村五百余人集中在这里,都是老幼妇孺病残。


在五国攻秦之战中,本村有三十余男丁战死。


这次秦国伐韩,有六十余人被征召从军,凡是年满十六岁男丁,没有一人能逃脱兵役。


突然间被通知来这里,没人能知道吏员有什么事要说。


吏员大声道:“乡亲们,被叛贼征召从军的人,快回到家了!”


这个消息,给村民们很大惊喜。


村民纷纷询问,我家的某某是不是要回来?


吏员大声道:“此次回来的人有二十七人,数日后,还会有一批从洛阳那边回来的人。他们就快到了,大家在这里稍等。”


半个时辰后,村民们望见了回家的队伍。


“来了!回来了!”


现场欢呼起来。


在马队这边,降兵们望见了在晒谷坪那边的人,激动起来。


他们嫌马车太慢,纷纷跳下马车,向那边跑去。


“爹…”


“娘…”


“我儿回来了!”


降兵和村民们在叫喊着。


见到自家男丁回来的村民们,都激动起来。


其他人则是失落。


严临加快速度来到晒谷坪,观察着现场。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些人兴奋激动,有些人失落忧愁。


本村最新被征召的六十余人中,或在不同地方投降、被俘、战死,又或者在虎牢关以东的韩军军中。


周替家乡就在本村,他见到了父母、妻儿。


父亲激动道:“替儿,你弟弟在陇西战死,全军都担心你会再跟弟弟一样战死,幸好回来了!”


母亲道:“回来就好!只要回来就好!”


媳妇道:“以后好好过日子。”


周替激动得快要留下泪水,说道:“弟弟战死,我被叛贼征召从军,原本就以为必死。所幸秦军是仁义之师,皇帝陛下圣明,不仅不杀降兵,还派人送我回到家。”


父亲道:“对啊!大秦朝廷免了一年赋税徭役,还有吏员来家里问粮食够不够?要是不够,官府会发粮食。”


媳妇道:“这样的朝廷,太好了!”


周替道:“没错了!以后我们重新做回秦人,要忠于大秦。”


家人久别重逢,有许多话要说。


等了好一会后,严临让大家停下,他有话要说。


“父老乡亲们,皇帝陛下关心你们!朝廷照顾你们!你们以后都安安分分做秦人,好好耕种过日子,要不然就对不起皇帝陛下、对不起朝廷。”


随即,他右手举起,紧握拳头。


“皇帝陛下万岁!大秦万年!”


在严临带动下,村民们跟着喊口号,这是他们自愿喊的口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