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蜀汉之庄稼下载 > 第1349章 白刃见血

第1349章 白刃见血

  
    后来者或许有人不知道前汉的馆陶公主。

    但肯定知道前汉的孝武皇帝,以及金屋贮娇的故事。

    前汉孝景皇帝的时候,皇后无子,故而立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时馆陶公主刘嫖乃孝景皇帝之妹,同时也是长公主,意欲交好未来的皇帝,于是向太子的母亲栗姬提议,两家结亲。

    想要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然而却被栗姬给拒绝了。

    当时的孝武皇帝刘彻被封为胶东王,其母王娡得知栗姬拒绝了馆陶公主的提亲后,主动向馆陶公主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刘彻娶陈阿娇。

    被栗姬拒绝的馆陶公主,于是欣然同意。

    世有流传,昔长公主嫖抱胶东王于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

    胶东王曰:“欲得妇。”

    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

    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

    於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长公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长公主与王姪结成政治联盟,馆陶公主就不断地向自己的哥哥孝景皇帝诋毁栗姬和太子刘荣。

    而深然不知危机正不断逼近的栗姬,还在孝景皇帝的病榻前出言不逊,惹恼了孝景皇帝。

    待无子的薄皇后被废,王姪又抓住机会,暗中指使大行令奏请立栗姬为皇后,导致景帝对栗姬的不满达到极点。

    此事最后的结果就是,栗姬被疏远,太子被废黜。

    而王姪则被立为皇后,其子刘彻被立为皇太子,登基为帝。

    陈阿娇被立为后,住到了孝武皇帝下令为她建筑的金屋里。

    可惜的是,金屋遇到了卫子夫……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吕壹提起前汉的这桩陈年旧事,让潘夫人一下子联想甚多。

    如今的大吴,同样是庶子被立为太子。

    同样是其母与长公主交恶,同样是最后忧惧而死。

    就连陛下卧病于榻,都是如出一辙。

    不同的是,前汉景帝时,是太子之母栗姬恶了天子。

    而如今,是太子本人在陛下生病时,惹怒了陛下。

    当年王姪怀武帝时,梦日入怀,而自己,则是梦到龙头置膝。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未必不能做

    而自己的儿子,同样也可以做

    潘夫人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兆头。

    于是她兴奋地对吕壹许诺道:

    “君之言极是!若他日诚如君之所预料,吾母子必让君位于群臣之首!”

    吕壹等的,可不就是这一句?

    只见他连忙匍匐下地,对着潘夫人叩首道:

    “臣,安有所此望?不过是为大吴计,为大吴择明君耳。”

    潘夫人连忙让吕壹起来:

    “吾母子之事,皆托付于君矣!”

    言罢,又放低了声音,“君若是能让全公主亦如馆陶公主那般,助吾母子成大事,君且告知她,吾必会报此厚恩。”

    此话一出,就意味着潘夫人把外面的事情托付给了吕壹。

    吕壹此次入宫,收获远超预期。

    不但得到了潘夫人的明确表态,甚至还得到了潘夫人的全权委托。

    但出宫以后,他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却又开始为新的问题犯愁起来。

    馆陶公主之事,后人看起来容易,但真要亲自去做,却让他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

    首先,全家诸子之一全寄,已经去了鲁王门下当宾客,同时还是重要心腹之一。

    这就意味着全家是明确站队鲁王。

    不可能轻易改变立场。

    其次,全公主生的全是儿子,没有女儿。

    甚至连其夫婿,都没有女儿。

    对方没有女儿,那七殿下又如何与之结亲?

    左思右想之下,吕壹也想不出一个头绪。

    他本想找个人来商量,却又发现,校事府中诸人,根本就没有人能在这等大事上出主意。

    唯一一个可能知晓这个事情的秦博,却又让吕壹心里有些顾忌。

    秦博前番的言论,已经让吕壹感觉到有些威胁——虽然只是虚惊一场。

    但如果秦博涉入此事太深,日后论功,必定会有重赏。

    到时候万一让汉国觉得,此人可以成为自己的代替者,那岂不是养虎为患?

    虽然未必不是自己多心,但亦不可不妨。

    不过一想起汉国,吕壹的心头,终是一动。

    唔……

    说起来,此事……似乎还是汉国,准确地说,是糜十一郎首先对自己挑起的?

    思来想去,吕壹发现,眼下既可以与自己商量,又可能有能力给自己提供建议,自己还能勉强信得过的人,居然是汉国的糜十一郎?

    再说了,兴汉会与校事府已经是合作多年,往来从未间断,利益紧密相关。

    无论是秦博还是糜十一郎对自己所说的话,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兴汉会不想自己在大吴的交易渠道,受到影响和变动。

    只要自己能证明,自己不可代替的地位,那么……

    所以说,兴汉会的人,十有八九甚至会在暗中支持自己的,对吧?

    想到这里,吕壹就是咬咬牙,反正事已至此,又岂能退缩?

    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身无葬身之地。

    一念至此,他就立刻派人,给糜十一郎送去了拜帖。

    正当吕壹与潘夫人正式结成政治同盟,试图想要在吴国的这场夺嫡之争中分一杯羹的时候,太子与鲁王的竞争,也从白热化进入了白刃短接,刀刀见血的阶段。

    原本可以置身事外,在石头城外操练吴国骑军的朱据,得知太子一直被禁足不出,莫说是外臣,就算是宾客,亦是久不能见到太子时。

    他不顾自己的特殊身份,强行上书孙权,陈述嫡庶之别,强调长幼有序,更不可轻废太子,以免国家人心动荡。

    同时希望孙权能听从群臣的意见,把鲁王及其心腹调离建业,彻底断了鲁王等人的念想。

    身体才见好转的孙权,一看到朱据的奏章,当场就是气得眼前一黑!

    只见他狠狠地把奏章砸到地上,骂道:

    “是不是觉得朕这一次没有对你们朱家动手,就以为自己是个例外?不知好歹的东西!”

    更让他惊怒不已的是:

    “吾有换太子之意,仅与杨竺提起过,朱子范又是如何知晓此事?”

    仅两人之间的言语,居然能这么快就传到外头去,这说明了什么?

    宫禁之地,连自己的这等隐秘交谈都瞒不住,那和大街有什么区别?!

    想听就听?

    一想到这个,孙权心里在惧怕的同时,更是升起一股羞恼之意。

    安敢如此欺朕!

    你们是不是看到朕病了,就以为朕真的不行了?

    年老的帝王,最害怕发生的情况之一,莫过于此。

    “你是朕的女婿,朕如此相信你,派你去汉国学习骑战之法,把大吴的骑军交到你手上,你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孙权怒极而笑,“好好好,好得很!”

    连说了几个好,他从榻上撑身而起,直接赤脚在地上来回走了几步:

    “既然你不想好好给朕练兵,那就不要练了!”

    当下就下旨,让人带着自己的诏令前去石头城外的骑军营,当众斥责朱据一番。

    然后又让他立刻入宫,当面质问他是听信了谁的传言,说自己想要废黜太子。

    朱据自然不可能把陆胤说出来,只是连连磕头,说太子已是久不见于众人面前,但凡忧心于国本者,无不担心。

    现在外面都在传言,陛下偏鲁王而轻太子,久之必立鲁王。

    自己担忧之下,故而这才上疏……

    孙权岂会轻易相信朱据的话?

    他见朱据不肯说出来,心头怒气更甚,没有让他回到军营,只是让他回到府上反省。

    然后又召杨竺入宫,声色俱厉地询问杨竺是不是把密谈废黜太子之事泄露出去了。

    杨竺当场被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指天发誓自己绝对没有泄露半个字。

    朱据和杨竺两人的话,没有消除孙权的疑心,反而是让他越发地疑神疑鬼。

    他把朱据的奏章扔在杨竺面前,喝道:

    “当时唯有你我二人在场,偏偏此事连城外的军营都知道了,你又作何解释?”

    杨竺一听,顿时就是汗透后背,连连叩首,直道冤枉。

    “那你就去查!”看到杨竺还是没有承认,孙权阴沉着脸,下令道,“去给朕查出来,看看消息究竟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说着,他一字一顿加重了语气:“给朕查清楚,到底是谁,把消息告诉了朱子范!”

    “若不然,那就定然是你泄露出去的!”

    杨竺闻言,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生路,不敢怠慢,连忙应下。

    作为江东颇有名气的才子,杨竺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心思转得却是极快。

    特别是孙权在指出朱据以后。

    “朱子范一向是在城外的军营中,若是他能得到消息,必然是有人去营中通风报信,只要查一查近日里有谁去城外找他即可。”

    想通了这一节,杨竺立刻去求鲁王。

   ……
............
内容不完整?請访问笔趣789(ЬⓘⓠUᏃᎳ⑦⑧⑨.NeT)阅读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