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其他小说 > 将军家的小娇娘全文免费阅读 > 第140章 纳捐

第140章 纳捐

  

见陈老汉一家都不搭理她,钱氏更来劲儿了,摸着大水牛,就道:“闺女出息就是好啊,八两银子的牛说买就给我家买了。


听说水牛比黄牛有力气,干活也比黄牛快,所以贵一两银子。”


陈小桑转身拿背对着她。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陈老汉戳了下身边的四树:“把小桑带回屋子去。”


陈四树把筷子往端碗的那只手一塞,就道:“别啊爹,屋子闷得慌。”


都五月了,屋子里又热又多蚊子,小桑身子软嫩,蚊子追着她跑呢。


陈小桑两只脚晃悠着赶蚊子,应道:“我要在院子里吃饭。”


这是她家,她才不要躲着呢。


李氏拿了蒲扇给她扇了两下风,就道:“咱不进屋。”


她家又没做错什么事儿,干什么还躲着人? 记住网址www.mianfeizhuishu.com


钱氏听着他们一家人说话,冷哼,一巴掌拍在牛身上:“一头牲口还叫唤什么,乖乖干活就成了,下回再见你闹腾,就抽你!”


陈小桑回头看钱氏:“大娘真凶,连牛都打。”


见她搭理自己了,钱氏可欢腾了:“我打我家牛碍着你什么事了?”


陈小桑摇晃着脑袋应道:“我跟我娘说话,碍着你什么事了呀?”


她身边坐着一大家子呢,才不怕钱氏。


李氏摸了下陈小桑的小脑袋:“吃饭。”


陈小桑就低头扒拉着红薯。


吃完饭还得切猪下水,明儿早卤了拿去卖呢,哪有闲工夫跟钱氏吵架?


钱氏被无视了,更是气得跳脚。


可李氏就在不远坐着,她也不能破口大骂,就牵了水牛往回走,边走还边念叨:“就你这样的母牛就得好好干活,别见天想着偷懒。


人家又本事养个懒虫,我可没这个本事。


你要是不干活,我就宰了你吃了。”


毕竟是亲戚,陈小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提醒她一句:“杀牛是犯法的,要坐牢的。”


牛可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朝廷管控得可厉害了。


钱氏说这些本来就是气陈老汉一家的,最后反倒被陈小桑给气着了。


她恨恨扭头:“我女婿跟县令熟得很,用不着你操心!”


说完牵着牛就走。


没沾到便宜的钱氏心里总是堵着一口气,不出出来她心里不痛快呀,就见天牵着牛在村里走,逢人就炫耀一番。


陈青山想用牛吧,连牛的影子都没瞅见。


陈老汉正琢磨是不是再多种点地时,村长召唤各家去他家开会。


再回来时,陈老汉是叹着气的。


李氏瞅着不对劲,就问他:“出什么事了?”


陈老汉抽了口烟,无奈道:“里正说了,朝廷要纳捐,一个男丁得出二百文。”


“二百文也太多。”李氏也顺着坐下。


陈老汉连连摇头:“这还是头回纳捐的数,后头也不知道还有没有。”


“为什么要纳捐啊?”


“说是修水渠要钱,县衙没钱了,就得分摊到咱们身上。加上三个柱子,咱家九个男丁,这一下就去了一千八百文了。”


陈老汉心疼道。


一千八百文可不是小数目,李氏一想到这些钱就肉疼,可也无奈:“咱也不能不给啊。”


“还好这些日子咱的卤肉挣了点钱,要不哪儿拿得出来。”陈老汉无奈道。


李氏也是连声庆幸。


陈老汉无奈道:“一个男丁得准备一石粮食,一会儿我送里正家去。”


“怎么还要粮食啊?”李氏惊呼。


陈老汉就道:“钱用来买材料,粮食用来给劳力做吃的。咱家得出三个男丁去挖水渠呢。”


又是要钱又是要粮食,连劳动力都得抽走,李氏心疼地都喘不过气了。


往日里,儿子多总会占便宜,比如分田地的时候,比如干活的时候。


但是在要纳捐和交税粮的时候,每个儿子都是负担。


像村里有人只有一个儿子的,就只用交二百文、一石粮食,再出一个人就成了,到陈老汉家,就是吃大亏了。


陈老汉越想越叹息,恨不得少生几个儿子。


见老妻脸色不好,陈老汉又转了个弯劝她:“好歹是挖水渠,只要修好把水引过来,咱们的庄稼就渴不死了。”


李氏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陈小桑正写先生要求的三张大字呢,就见她娘垮着脸来来回回搬粮食。


三个柱子的眼睛一个劲儿往奶奶身上飘,一会儿就见家里的大人搬着粮食来来回回地走。


陈小桑强忍着好奇,耐着性子坐在凳子上写字。


好不容易写完,她把笔一丢,欢快地去找她爹。


陈老汉正清点粮食呢,就被闺女抱了个满怀。


“爹,你们在做什么呀?”


陈老汉扶着小闺女软乎乎的身子,应道:“里正要收纳捐,我备好了要送去呢。”


陈小桑疑惑了:“纳捐是什么呀?”


大树媳妇怕陈老汉心情不好,过去牵了陈小桑的小手,把她带到一边解释:“县衙没钱没粮食时,就会找百姓捐钱捐粮食,这就叫纳捐。”


“我们交的税粮呢?还有进城费呢?”


大树媳妇无奈了,抬头去喊大树。


大树边忙活边解释:“花了,咱们县修堤坝、修路的都得花钱。”


要是去年修的是水渠,就用不着他们纳捐了。


陈大树心里嘀咕着,可也不敢明面说。


陈小桑觉得不对,明明他们已经交了税粮了,县老爷就该做好打算呀,超支了怎么能让百姓承担呢?


今年都这么难了。


“为什么不往他上级要呀?”陈小桑追问。


她记得以前看书,上头写的有朝廷给地方拨款呀。


陈老汉可不敢说这些事儿,就让小桑去数有多少粮食了。


陈小桑越数越不高兴,竟然要给十石粮食。


她爹才给几个舅舅送了粮食,现在又要纳捐十石,以后还得交税粮,家里的粮食怕是都吃不到年底了。


越想她越慌。


二树媳妇安慰她:“咱们勒紧裤腰带,够吃的。”


陈小桑扁了嘴:“以后不能吃白米饭了吗?”


“还有几袋子米,够你吃一年的,爹娘不能苦着你的,啊?”李氏捏了下陈小桑的小胳膊,轻声安抚她。


就是往后他们不能凿米了,只能吃带壳子的谷子,熬过这一年再说。


陈老汉叹口气:“希望今年税粮能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