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其他小说 > 大明特工皇帝 > 第五十一章 互市之论,精钢锻造法出世

第五十一章 互市之论,精钢锻造法出世

  

开通互市?


朱元璋摇了摇头,失笑道:“寿儿,咱还以为你想的是啥好办法呢,原来是互市啊!”


“边关立互市,早在唐宋之时就有了。”


“两国修好,这互市倒是利国利民,可一旦两国翻了脸,这互市就成了鸡肋。”


一旁的刘三吾也不禁捋着须,点头道:“是啊少爷,自洪武三年以来,我大明也曾跟安南开过互市,可这税收嘛……不提也罢。”


朱寿一点也不急,缓缓问:“我大明跟安南的互市,是怎么个开法?”


刘三吾回忆了一下,说道:“洪武三年末,安南缺粮,遣使臣入我大明,恳求陛下卖于他们十万石粮。”


“至于安南,则是为此付出整整二十万两白银。”


朱寿摇了摇头,面上带了几分不屑,说道:“我大明跟安南的这次交易,严格来说,可算不上是互市,只是两国之间的以物换物罢了。”


朱元璋一下愣了:“寿儿,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干的,这还算不得是互市?”


“那照你的意思,咋样才算?”


朱寿正色道:“成本低、利益大!”


“一文钱的东西,通过与别国开设的互市,赚取十文钱或者等价货物,这才是真正的互市!”


听了这话,刘三吾也是一愣:“少爷,莫怪老夫挑刺,天底下谁会那么傻啊,一文钱的东西,却掏十文钱来买?”


“先生,这你就不懂了。”


朱寿摇了摇头,道:“别的不说,就说洪武盐,提炼一斤的成本,才十几文钱罢了,却可以在京师卖到十两银子!”


“这么贵,京师上下还供不应求呢!”


“身处大漠的北元余孽,要靠盐巴来活命,倘若开设了互市,将白盐作价三十两银子一斤,换作是先生,这银子你舍不舍得掏?”


刘三吾瞬间眼前一亮,恍然大悟的点头道:“掏!事关性命,绝对掏!”


“别说三十两,便是西十两,这帮草原蛮子也绝对要哄抢的!”


朱寿嘿嘿一笑,道:“那就是了啊,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开设互市,我大明与别国交易之物,就得是别国没有或者极其稀少,偏偏我大明随处可见的东西!”


“北元余孽缺盐、缺茶,我大明就坐地起价,高价卖于北元,换取战马、牛羊,充我大明之武备!”


“安南缺瓷,我大明就收拢天下之瓷,以此换取银财、木头,甚至是土地!”


“这样一来,国库如何不丰?”


闻言,刘三吾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敬佩的拱手一拜:“少爷之言,如醍醐灌顶,老夫受教!”


一旁的朱元璋早己是惊呆了!


还能这样开设互市?


洪武三年的那次互市之举,他还觉得占了大便宜呢,可跟大孙子这番说辞一对比,大明简首是血亏啊!


落后!


太落后了!


可很快,他便意识到了什么,忍不住道:“寿儿,你这互市策论堪称一绝,可爷爷没想明白一个问题。”


“若我大明贩瓷,可这玩意,别国也多的很啊!”


“我大明作价十两,别国作价六两,卖于安南,这互市之利,岂不是反倒便宜了别国?”


“这该怎么办?”


朱寿笑了一下,道:“这就是技术手段的问题了。”


“要是保证我大明贩卖之物,其工艺技术始终远超诸国,那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啦?”


朱元璋一头雾水:“技术?”


朱寿见便宜爷爷还没听懂,便换了个说法:“老头子,孙儿且问你,我大明之军器所用的工艺,是不是十锻铁?”


“十锻铁?”


朱元璋脸上笑呵呵的,带着几分骄傲地道:“寿儿,这么跟你说吧,论冶铁之工艺,放眼整个天下,也无人能与我大明匹敌!”


朱寿顿时一拍大腿,笑道:“那敢情好啊!”


“要是大明将十锻铁所制军器,坐地起价,卖于那些连区区十锻铁工艺都匮乏的国家,岂不是发财了?”


朱元璋瞬间面色大变,惊怒道:“不行!生铁、军器,乃镇国之器,岂能卖于别国?!”


“万一诸国拿到了军器,反过头来犯我大明边关,岂不是成了资敌?”


“这互市宁可不开,也绝不为了银子,陷我大明百姓于水火危难!”


朱寿叹了一口气,道:“老头子,你脑子饶进了死胡同啊,这些十锻铁军器所得来的银子,大明可以用来研发冶铁之术呀!”


“大明卖了十锻铁,抓紧让工匠们研究出三十锻铁、五十锻铁。”


“此铁一成,再把三十锻的卖了,银子用于研究百锻铁,保证我大明之武备,始终冠绝诸国!”


“而这些淘汰下来的军器,就通过互市卖于诸国,以诸国之银财,供养我大明提升武备!”


“真要是起了兵戈,敌国拿着区区三十锻铁军器,却要对付我大明百锻铁军器,他们拿啥打仗?”


“这不就成了送人头?”


朱元璋两眼圆瞪,面色大震!


居然还可以这么玩?


要知道,对于任何一国而言,生铁都是禁器,一块铁也不准流传出去,以免资敌。


而铁是会生锈的,年头一久,便淘汰下来,要么放在武备库里堆积如山,要么回炉熔炼、重新锻造。


然而,回炉熔炼的成本太大了。


有那银子,还不如重新打造一把新军器。


也正因如此,无数柄淘汰下来的军器,基本都是熔炼成了农具,由朝廷出面,低价卖给了百姓。


即便如此,大明的武备库里还有一堆废铁,朝廷头疼的不知道该咋处理掉呢。


可现在,孙子朱寿给出的对策,竟首接解决了这个弊端!


这种军器再利用的手段,甚至可以让大明的兵锋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既赚了银子,解了国库无银之患,又可提升大明武备之锋利……


简首是一箭双雕啊!


咱这孙子,真的绝了!


不过,此时的刘三吾却是眉头一皱,问:“少爷,您的计策虽妙,可有一个致命缺陷。”


“倘若我大明工匠,冶铁之研发,难以跟上军器的售卖速度,或者是遇见了瓶颈,岂不还是成了资敌?”


闻言,朱元璋也反应了过来,忙道:“是啊寿儿,这该如何是好?”


朱寿气的翻了个白眼,本少爷服了。


这姓刘的老秀才,莫不是杠精转世?


真他娘的能杠!


他点了点头,道:“先生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朱元璋心下瞬间一沉!


可就在这时,朱寿眨了眨眼,笑嘻嘻道:“不过,我懂精钢锻造法呀,这法子,首接就能让大明的兵锋之盛,一举成为至强!”


这话说的,轻描淡写。


可朱元璋君臣二人听了,内心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啥?


精钢锻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