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科幻小说 > 科技之全球垄断 > 第七百四十章 建设(二)

第七百四十章 建设(二)

  

让我们将视线,从蓝星同步轨道,转向蓝星近地轨道。


天宫空间站。


18年刚刚开始,联邦航天部就成立了太空旅游局,专门负责管理太空旅游的业务。


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太空旅游的程序。


不过可以申请上太空旅游的民众,年龄限制仍然在20~50周岁之间,年龄太小或者太大,都不允许申请进入外太空。


至于疾病之类,目前而言,联邦已经攻克了绝大部分的级别,包括之前在研发期间的人造纳米器官之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量产阶段。


心脏、肾脏、肝胆、胃肠道之类,已经有人造纳米器官,至于人造耳、人造眼睛之类,比心脏之类还早一年多,就大规模上市了。


癌症也被全面压制,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联邦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全民体检体系,很多疾病在一出现,就被扼杀在萌芽之初,根本不给恶化的机会。


现在联邦少数没有攻克的疾病,只有三个大类型,即高速变异微生物的感染型疾病、人类遗传病、太空综合征。


微生物感染,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多管齐下的综合疗法,即采用多类型的广谱抗生素、专用疫苗、纳米机器人定点清除。


虽然不能做到百分百免疫微生物的攻击,但多少还是没有像以前那样束手无策。 记住网址www.mianfeizhuishu.com


要知道在以前,被微生物感染后,特别是被病毒感染后,人类要么靠自己的免疫力硬抗过去,要么等待疫苗。


不像现在,联邦的各大医药公司,陆续研发了很多新型抗生素,加上各种专门对付微生物的纳米机器人,可以在初期硬抗微生物的炎症风暴。


保证患者可以拖到疫苗研发成功。


如果广谱抗生素、纳米机器人都无法抑制微生物感染,还有最后一个方案。


那就是今年刚刚被联邦卫生部批准的“人体冷冻技术”。


没有错,就是人体冷冻技术,这个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完善,终于将一系列副作用,压低到非常小的程度。


只要连续冷冻时间,不超过45个月,那解冻后,患者的身体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这给了很多患者另一个选择,万一遇到现在无法解决的绝症,他们还可以选择进入冬眠舱中,前往未来等待新技术的出现。


特别是对于微生物感染而言,往往都是患者等不到疫苗研发成功,就被微生物搞死了。


毕竟现在疫苗研发研发周期,如果要考虑安全性,最快也要一年半起步。


显然很多患者根本等不了那么久。


这个时候,人体冷冻技术就可以发挥作用了,直接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格起来,等到疫苗研发成功,再进行解冻抢救。


说了微生物的感染类疾病,那再说一下遗传病和太空综合征,这两个大类型的疾病,同样是困难重重。


遗传病方面,涉及到人类的基因序列,要彻底治疗这种级别,只能修改基因。


如果是器官性的遗传病,比如色盲、耳聋、哑巴、帕金森病之类,现在倒是可以做治标性的治疗。


而一些遗传性精神病的患者,现阶段基本没有办法解决,只能等以后人类的大脑科学进一步发展,才有可能被治疗。


最后的太空综合征,这是人类长期在外太空生活,必然要面对的一个新挑战。


联邦科学部、卫生部、航天部在联合研究后,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全模拟蓝星环境”、“过渡体计划”。


这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改变外部的不利因素,一个是改变人类的基因,让人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除了这三个大类的疾病,其他的疾病,基本已经被全面攻克了。


哪怕是现代发动地区,普遍存在的肥胖症,联邦也有一整套的治疗方案。


比如运动外骨骼机器人,哪怕你再懒惰,只要设定了运动模式,机器人就会风雨无阻的执行程序。


想睡懒觉?


机器人直接附着在使用者身上,然后帮使用者刷牙洗脸、做早餐、热身长跑之类。


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就算是三百斤的大胖子,半年之内都可以改造成为非常健康的健壮状态。


很多人之所以减肥不了,通常都是坚持不了,而机器人可帮助使用者“被动”坚持下去。


一般只要超过一个月,使用者就会将被动健身,当成一种新习惯。


联邦为了改善民众的体制,也是费尽心思了,毕竟未来要大规模进军外太空,如果民众中一大堆三百斤的大胖子,那这些大胖子肯定是不符合上太空标准的。


这也是变相在提升联邦的整体潜力。


就像这一次,一宣布扩大太空旅游的规模,联邦内部符合上太空的民众,除去去年刚刚加入了美洲大区、露西亚区,本土民众之中,达标的比例高达32.71%。


这差不多是适龄者的一半左右,都通过体制标准。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评估美洲区,那里的适龄者之中,达标的比例,只有12~14%左右。


美洲区普遍的肥胖症、瘾君子、精神病,直接就刷下了绝大部分的人。


此时的天宫空间站,迎来了平均每星期一次的太空旅游专航,一次大概是20~30名游客,单人费用也下降到15万信用点。


对于福利超好的联邦本土而言,特别是老区的大中华区,普通民众要拿出15万信用点,还是非常轻松的。


特别是很多有华元存款的人,更是倾向于将华元消费在太空旅游上,毕竟这些华元已经进入半取消状态。


现在联邦收华元回去,也是为了销毁,然后用信用点全面取代。


一直对太空旅游心心念念的戴小海,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圆梦之旅。


夫妻俩穿着内压服,正在一艘垃圾清理飞船上,这种飞船专门设计的,用于清理轨道上的太空垃圾。


其他几个游客,同样在讨论着。


垃圾清理飞船的工作非常枯燥,戴小海等人看了一会,就失去了兴趣。


毕竟真正的太空生活,就是这样的枯燥无味,像电影那样的惊险刺激,不过是艺术加工的结果。


如果真的那么惊险刺激,估计没有几个宇航员可以坚持下来,他们可是来工作的,而不是来玩命的。


飞船的雷达,加上轨道上的监测卫星,扫描着周围的太空垃圾。


在确定太空垃圾的具体位置后,飞船就会靠近,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清理这些太空垃圾。


比如捕获带走、就地销毁、引导坠落。


虽然这种工作模式下,太空垃圾的清理效率挺慢的,但至少近地轨道的太空垃圾,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