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红色玛利亚百度云 > 912.原子弹,启动!

912.原子弹,启动!

  来自苏联的警告,很快就落到了日本政府手中。
  而且这份警告是公开的,是全世界都知道的。
  在国际新闻发布会中,外交主席玛利亚向全世界发出了一则宣言。
  “这是苏方的最后一个要求与警告。”
  “我们要求日方立即退兵,不单是从西伯利亚退兵,更是要从震旦退兵,从东亚地区撤离离开,并且要负责对震旦的战争赔偿,对西伯利亚的战争赔偿。”
  “这是军事上的要求,而政治上,天皇裕仁必须退位,全面接受社会主义改革,放弃落后且也野蛮的军国主义制度。”
  “如果日本政府仍执迷不悟,那么,苏方将会采取最后手段,勿谓言之不预也。”
  通过全世界的记者,苏联的最后通告结束了。
  留给日本的时间,只剩下一周,他们必须在一周之内宣布退兵,并且宣布遵守苏联的要求。
  然而,这样的要求对于日本而言过于苛刻。
  因为,一旦日本真的遵守这样的要求,那就代表,他们要放弃自维新以来,因侵略而掠夺到手上的所有利益。
  这种做法,天皇裕仁难以接受,日本内阁更不可能接受。
  主张与苏联决战的皇道派,再一次占得上风,他们要求震旦战区,转而全面对西伯利亚发起进攻。
  日本内阁出现了争吵,但这样的争吵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现在的日本背后靠山,可是美国啊。
  如果说,罗斯福对日本的态度是利用关系,那么,此时的杜鲁门,是真的想联合日本,对西伯利亚发起强攻,以此分摊苏联在欧洲的世界革命进程。
  由于曼哈顿计划的高机密性,知晓此计划的美国政府官员寥寥无几,而新上的杜鲁门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很厉害的炸弹。
  知道归知道,但他依旧不清楚,这玩意能有多大的威力。
  可能是一枚炸弹就能炸毁一艘战列舰,也可能是一座堡垒,以他对常规军事武器的破坏力了解,这些已经是很厉害的武器了。
  所以,即使苏联发出了最后通告,杜鲁门也依旧以常规的作战方式去思考。
  他认为,苏联会在最后通告结束后,在西伯利亚这边集结更多的军队,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发起强攻。
  这样的想法,使得杜鲁门做出一个选择,那就是增兵。
  大规模的往西伯利亚这边增兵,以此来抵挡苏联的大规模反扑。
  然而,就在杜鲁门召开对苏作战的战略议会时,马歇尔找到了他,并且说出了这枚最高机密的炸弹,究竟有多大的战略意义。
  “一座城市。”
  在私人对话中,马歇尔没有丝毫隐瞒地举起一根手指:“一枚炸弹,可以直接摧毁一座五十万人口的城市。”
  “一枚?”杜鲁门被这句话给惊呆了。
  “这世界上,真的能有这么大威力的炸弹吗?”
  “有,也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警惕,一旦苏联的最后通告并不是常规军事行动,而是使用这颗炸弹,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前线部队的生命安全了。”
  这番话,让信心满满的杜鲁门变得越加不安,他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来回走动。
  时而皱眉,时而欲言又止。
  最后,他带着一丝凝重的语气,问道。
  “难道,我们就不能用属于我们的炸弹,先下手为强吗?”
  马歇尔摇了摇头。
  “我们的原子弹,目前连试爆都还未开始。”
  “那就用苏联人来当做试爆对象啊。”
  “不行,原子弹是高精密的,而且苏联人也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没有防备。”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杜鲁门头都大了。
  他依旧记得,在十几年前,美国的科技水平还是遥遥领先于苏联,但现在,却被反超,成为了‘美国赶追苏联’的局面。
  如此巨大的落差感,确实让杜鲁门十分不适,但已经是总统的他选择了妥协。
  既然苏联有如此可怕的武器,而且也无法保证苏联的最后通牒,是否真的要使用这种武器。
  那么,他们就必须做出最坏的打算。
  没再多想,杜鲁门立马做出抉择,暂停对西伯利亚的用兵,要求美军迅速撤退。
  艾森豪威尔遵从一名军人的职责,他听从总统的指令,没有半点犹豫直接就退兵了。
  日本人当然是不愿意的,但艾森豪威尔丝毫不在乎日本人的抗议,鸟都不鸟他们,直接就走了。
  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可谓是顺风顺水,他不单吃满了战争财,还让自己的地位节节攀升。
  更重要的是,麦克亚瑟可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扩大自己的政治资本,以此来提高他对下一任美国总统竞选机会。
  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是,他要面对的可是苏联的华西列夫斯基,是仅次于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和科涅夫的将领。
  随着西伯利亚的气温开始下降,苏军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部署。
  艾森豪威尔因为撤退得够快,他的部队损失并不是很严重。
  反观麦克阿瑟,他引以为豪的装甲部队,在面对冬将军的怒吼下,逐渐没有了声音。
  冬将军所带来的破坏,是不分敌我的暴风雪和极低温度,但是,美军在极寒领域内的作战经验,远没有苏军丰富。
  更不用说,由华西列夫斯基率领的部队,可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从芬兰那边征召而来。
  原时空中,负责领教芬兰人的雪地作战是苏军,而现在,则是美军。
  冰天雪地成为了苏军的最好天然掩护色,有些时候双方距离不到十米,美军却丝毫没发现。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麦克阿瑟的部队开始出现损失。
  先是苏军士兵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尔后,便是极寒天气之下的非战斗人员损失。
  但美军这边还好了,毕竟美国人财大气粗,他们的资源保障是绝对稳妥。
  反观日军,抗寒全靠抖。
  巨大的落差下,日军的非战斗人员损失疯狂飙升,再加上苏军对西伯利亚这边实施焦土政策,他们就更难获得补给。
  当然,西伯利亚的可用补给本来就不多,大部分都是需要经过加工才可以用的工业资源,总不可能让士兵去挖石油喝,或者生啃木材吧。
于是乎,日军直接找到了麦克阿瑟,希望能得到日军的后勤补给支援。
  奈何,麦克阿瑟压根就不理会日军,现在的他,正苦恼于杜鲁门的第三条撤军指令。
  最后,看在天气的份上,再加上日军拖后腿了,麦克阿瑟只能撤军。
  他的撤军,立马遭到日军指挥官的强烈谴责,但在麦克阿瑟眼中,这就是无能狂怒,仅此而已。
  他从不在乎日本人的态度,他压根就看不起这些矮小的日本人。
  只不过,撤军是需要时间的,而在麦克阿瑟从‘不愿意撤军’到现在‘开始组织撤军’的时间里面,竟然刚好用了一周时间。
  一周,最后通牒已过。
  而在这一周时间里面,日五枚火箭组装完毕。
  以科罗廖夫和钱为首的火箭小组,效率高不说,质量更是杠杠的。
  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现成火箭材料,在组装方面自然会顺畅许多。
  然后,他们进行了一次原子弹火箭精准打击。
  通过第五代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在有一定误差的情况下,确实是打中了指定目标,而且原子弹也确实是在500高空引爆。
  根据提前放置好的数据检测仪,他们确定了500米高空引爆,是最合适的高度。
  当第一枚火箭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他们便开始对火箭原子弹的再次组装。
  因为这件事的重要性,玛利亚又一次回到了21区,直接参与到火箭原子弹的准备工作当中。
  玛利亚的工作任务当然不是工程组装上面,她的主要任务,是对进攻目标的确定。
  一开始,这件事是在彼得格勒重要会议中讨论的,但考虑到火箭的射程距离问题,他们决定将这件事交给科学家们去判断。
  而玛利亚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据科学家们所提出的数据,指定轰炸方向。
  玛利亚首选的轰炸地点,正是东京。
  根据计算,东京距离他们的21区足足有5800公里远。
  按理说,以他们目前的火箭射程,要达到这个距离几乎不可能。
  但是,钱提出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滑翔弹。
  滑翔弹道其实是用在了炮弹上面,但这一次,则用在了火箭上。
  这个理论基础,其实在193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基础构想。
  飞机在极高的高度极速下滑,并保持一定的角度,当飞机落去大气层时,会骤然遭到高密度空气而反弹回去,连续实现打水漂式飞行。
  nazi德国时期,德军的科学家为了开发出一款可以从德国打到美国东岸的飞弹,便根据1932年桑格尔弹道重新计算。
  按照他们的理论,只需要在大气层上打三次水漂就能到达美国。
  只不过,因为缺乏弹道控制系统,导弹发射后还真不一定能打到美国。
  这个弹道概念思想,在1940年的时候,被钱所知晓,然后,他根据桑格尔弹道重新计算火箭在大气层上的滑翔飞行理论。
  按照钱的理论,这条新弹道将会与桑格尔弹道不同。
  其不同之处,便是‘助推—滑翔’。
  钱学森弹道的特点,是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弹道导弹的设突防性能力,又有飞航式导弹的灵活性。
  所以,在5800公里的距离困难面前,钱提出了自己的导弹理论,他向一脸懵逼的玛利亚解释道。
  “这枚特制的飞航导弹,将会从大气层外落回地球,在落回时,会因为重力加速度的原因,进行下一次加速。”
  “当进入目标弹道的时候,三段引擎开机,让导弹的速度继续加快,从而超过常规导弹。”
  “当然,火箭外形需要重新制造。”说着,钱将自己曾经勾画出来的一份手稿,递到玛利亚手上。
  而手稿上的弹头形状,让玛利亚记忆深刻,因为这就是东风-27的乘波体弹头。
  看着钱手上的稿子,玛利亚有些合不拢嘴了:“这……是否太过于先进?”
  “先进吗?”钱苦恼地皱着眉头:“想了想,好像是的。”
  “是啊,钱先生,你想一下,这枚导弹要进行三次引擎开机,但问题是,我们没有这么高精密的机控装置啊。”
  “而且,要想制造出您这样的导弹,短时间内恐怕也完成不了,或许……以后?”
  迫于现实问题,钱只能妥协地点着头,但玛利亚给了他很大权限,允许他利用火箭研发部门的资源去进行开发。
  当然,要真正实现钱学生弹道,计算机的升级迫在眉睫,玛利亚已经有意向集成电路发展了。
  尽管钱学生弹道暂时无法实现,但实现1000公里射程的火箭,目前还是能制造得出来。
  于是乎,他们选定了一个最合适的火箭原子弹部署位置,海参崴。
  当然,由于火箭的发展还未完善,1000公里还是太近了,所以按照玛利亚的想法,轰炸机空投原子弹还是必须的。
  毕竟重型轰炸机的续航可是有5500公里左右。
  而选择的轰炸点,玛利亚选择了五个。
  两个是著名景点,分别是广岛和长崎。
  而剩余的三个地方,分别是日本的军事基地,横须贺港、佐世保港和吴基地。
  四枚原子弹都是由重轰负责运送,只有一枚原子弹是通过火箭进行运载发射。
  为了确保顺利,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西伯利亚的日军彻底的驱赶出去。
  原本预想好的时间是两个月,但没想到,在冬将军的影响下,日军彻底失去战斗力,而最大威胁的美军,则因为杜鲁门的指令而不得不撤军。
  最终,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西伯利亚战事几乎平定。
  然后,分别被命名为“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五枚‘沙俄仁君’原子弹,开始了部署。
  两天后,四架重型轰炸机腾空起飞,在高空位置上,朝着,横须贺港、佐世保港和吴基地和长崎进行了投放。
  而广岛,则遭到了搭建在海参崴的火箭发射台的原子弹攻击。
  1945年5月1日,五枚原子弹,落在了相对应的位置上。
  蘑菇云的升起,那是苏联的热情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