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其他小说 > 带着空间穿六零全文免费阅读 > 第29章 不秃头小队完毕

第29章 不秃头小队完毕

  

第六生产队一共二十户人家,除开许家之外十九户。


其中穿越者十二户,土著七户。


许爸爸的手气真的没得说,挑来的都是劳力比较充沛的家庭,穿越者家里大多没有小宝宝,土著家也壮劳力多。当初买彩票但凡有这会儿的这点手气,那早就成了纳税大户了啊!


十二户穿越者家庭分别是:


①唐家:唐力(父,养殖场),陈菲(母,母婴育儿)。


唐飞竹(子,9岁)


②小李家:李长风(警官)来处理家庭矛盾,不小心一起穿越了。因在小区无住房的关系,所以任意门后面只有毛坯房,没水没电,好在有补贴。


③大李家:李爷爷(爷,务农),李奶奶(奶,务农),大李(父,会计),大李媳妇儿(母,小学教师)。


李梧桐(子,离异,10岁),小宝宝(孙,穿越后被系统登记为李桐弟弟)


⑤小王家:小王(父,海鲜生意),小王媳妇儿(母,海鲜生意)。


王开桃(子,8岁)


⑥老王家:王爷爷(爷,数学教授),老王(父,物理学家),老王媳妇儿(母,音乐老师)。


王白檀(子,9岁)


⑦木家:木爷爷(爷,木匠),老木(父,木匠),老木媳妇儿(母,快递)。


木棉(子,7岁)


⑧冯家:老冯(父,早餐店),老冯媳妇儿(母,早餐店)。


冯报春(子,7岁)


⑨小陈家:小陈(父,体育老师),小陈媳妇儿(母,语文老师)。小宝宝(子,因未满12岁,穿越后年纪归0,因小陈夫妻年纪轻,穿越后归为20岁,所以仍然被系统登记为两人之子。)


⑩老陈家:老陈(父,水电工),老陈媳妇儿(母,烘焙)。


陈沙棠(子,9岁)


⑩①蓝家:老蓝(父,建筑工),老蓝媳妇儿(母,挖机,拖拉机)。


蓝祝余(子,8岁)


⑩②雷家:老雷(父,建筑工),老雷媳妇儿(母,果农),无子女。


七户土著家庭分别是:


①白家:白老太、白老头,五子,两女,小辈若干。


②李家:李老头,李老太,李大夫妻、李二夫妻,小辈若干。


③陈家:一家老小。


⑤王家:一家老小。


⑥钟家:夫妻两人,两子。长子15岁,幼子2岁。


⑦陶家:一家老小。


总的来说,虽然土著的家庭户数比较少,但是论人口,人家可比穿越者们多的多了。而且哪怕是爷爷奶奶辈的,那其实也很年轻,有着一把子力气。


力气这个东西是很神奇的,并不是你又高又壮,就代表着你有力气。有些二三十岁的、练得非常强壮的小孩,根本比不过他们五六十岁的母亲的力气,掰手腕就没有赢过。


总之许爸爸满意,穿越者们也满意,好不好相处先不说,至少在劳动力的分配上面,他们这一组还算是比较平均的。


土著们也觉得还行,比起其他生产队那些半大的小孩儿来说,他们这里的几户人家显然要好得多,大人年轻强壮,小孩不多,抱手里的更是只有一两个,这就省了很多力气了。


不过说来也是奇怪的很,这些人家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家里孩子那么少的?


莫不是在移民的路上死了好些个了?


当然,这种事情也没法去问,看他们这人少的都可怜,想来这么远移民过来是真的不容易。听说都是从东南那边来的呢,这得多倒霉才会移到他们这么偏远的地方啊,都快横穿整片陆地了。


啧啧!


可能是因为分组比较幸运,也可能是因为觉得这些人可怜,总之第六生产队里面的土著们意外的好说话,本来还以为在各种职务的竞争上他们会有很多的意见的,甚至许爸爸都已经做好了扯皮的准备,但是没想到人家似乎根本没有打算跟他们扯皮。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出纳还是会计、技工员那都是需要文化的,他们又不识字,自然做不来这些。所以这三个位置自然而然的就让出去了……


秉持着有来有往的原则,穿越者们这边就将妇女队长的位置交了出去,毕竟他们也不太清楚这个应该怎么弄。


至于具体给谁,就交给土著们自己讨论去了,他们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给了陈家的大儿媳妇儿陈大花,大家都喊她一声陈大媳妇儿,今年也就四十岁左右的年纪。


至于副队长的位置许爸爸从中推了一下,交给了唐力,这样至少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他们可以自己先商量一下。


大家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唐力对大家的自我介绍就是一个屠户,而且有着比较丰富的养殖经验。他们之后肯定是要开荒的,但是自留地、集体养猪、或者各家养个一两只鸡鸭什么的也得跟上,这有个懂行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嘛。


所以这个提议很顺利的就通过了。


许爸爸松了口气,又说:“开荒要开好,种地要种好,但是别的咱们也得跟上才行,家里小孩以后要上学吧?养牲畜要兽医吧?人会生病吧?所以医疗、教育、种植、饲养,咱们一个都不能少。”


土著们茫然脸,这个要求也实在是太高了一些吧,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我们这……这不能够吧?”


“咱们不能够?咱们这可是有200户啊,这可不是什么小村子,按照政策,是可以申请卫生所和学校的,到时候我去和村子提一提,这个可少不得。总不能偶尔有点磕磕碰碰的,咱们就要去镇上找医生吧?还有小孩读书,难道每天要来回走上个大半日吗?有这时间在家里帮忙下下地不好吗?”


后面半句才是重点,这时候的家人们可是非常非常在意这一点的!


读书可以,但是该干活的时候孩子们也得回家帮忙干活的啊,要知道学生的工分也是很可观的,尤其是男孩子,但凡高壮点,那工分可比家里的女人们还高,这么好的劳力总不能就花在上学走路上吧?


这么一想就很支持了!!读书肯定要读,不然会计、出纳都做不了,做不了就没有便宜的工分拿!!


读书!!一定要读!!还得在村子里读才行!!


这个事情必须一把子的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