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其他小说 > 红楼春趣 > 第41章 我们的对手

第41章 我们的对手

  

【评论区有我对薛家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十三弟,既然咱们要对上金陵一省官员,那该如何应对?”


感慨之后,全然没有办法的朱景源,有些不好意思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就是从小含着金汤匙,被身边贤达之人洗脑的后果啊……朱景洪暗自感慨。


“四哥,如今应天府内名义汹然,你可知道?”


“知道一些,是因为这件案子,官府盘剥过甚,百姓苦不堪言……故而义愤填膺!”朱景源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或许他做了皇帝,死后也会得个“仁”的谥号……看着朱景源发自内心的悲悯,朱景洪暗自思忖。


撇开乱七八糟的想法,朱景洪说道:“百姓苦不堪言,正是为民做主的时候啊!”


“所以四哥……你还怕什么呢?”


薛蟠卷起的民意,在朱景洪看来是可以利用的,而且是很好的一面大旗。


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因势利导,让百姓闹出更大的动静,借势便可对抗金陵地方官了。 给力网址www.mianfeizhuishu.comlwx。com小说阅读


“这……”


见朱景源还没明白,朱景洪只能接着说道:“四哥,为民做主,天经地义……你做什么都是对的!”


沉思一阵,朱景源极为郑重道:“可使用非常手段,只怕朝野上下,会非议不止!”


这话很正确也很关键,说到底官员才有话语权,若朝野上下一起声讨他这太子,失了人心他这位置就真完蛋了。


好歹当了这些年太子,这点儿见识朱景源还是有的。


“我们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子,传到哪里都是不怕的,实在不行……四哥到时把过错推我身上!”


见朱景源要说话,朱景洪又接着说道:“四哥……无论朝野上下议论如何,只要把倭寇的事给平了,父皇就不会对你有意见!”


换句话说,只要是让皇帝满意了,其他人说再多都是屁话。


更何况,事情没有朱景源想象中那样极端,他这太子在朝野还有很多拥趸。


朱景洪表情严肃道:“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也派人在民间传递消息,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


“嗯!”


朱景源似懂非懂,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子,他没有再多问下去。


…………


再说何顾谨回了按察司,郑显林已在衙门里等着他,一开口就是问情况如何。


“你不是忙得很,怎么有闲心专程过来问这些?”


“总能挤点儿时间!”郑显林干笑了两声。


“你快说说,十三爷怎么说?”


坐回椅子上,何顾谨表情严肃道:“十三爷说……”


等了几秒钟,见何顾谨面露难色,郑显林忍不住追问:“说什么?”


“唉……十三爷让咱想办法,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把案子给判了!”


见郑显林正在思索,何顾谨直接挑明说道:“就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这些……”


感叹朱景洪不择手段之时,郑显林叹道:“这是还嫌咱做的不够多啊!”


“既然走上这条路,还能有什么办法,做吧……”


目光扫向郑显林,何顾谨沉声道:“真要这么干,消息肯定盖不住,到时候唾沫跟洪水一般涌来,老郑你可要帮我!”


“你要我说多少遍,咱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怎么就是信不过我!”


说到最后,郑显林已经有些生气,起身后目光灼灼盯着何顾谨。


“那最好不过了!”


二人又商量了一阵,然后便各行其是去了。


何顾谨落实得很快,只是威逼利诱了一番,从应天府抓来的人就招了。


但问题是,囚犯的招供证明力度不够,他还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于是他又下令,去往应天府衙抓来,打算一举将案子定为铁案。


到了现在这一步,什么规矩体统已经顾不得了,办好差事保住乌纱帽才是要紧的。


…………


随着按察司差役到来,应天府衙被闹了个鸡飞狗跳。


牵涉其中的吏役,足足有十几号人带走,让衙门口看热闹的百姓过足了眼瘾。


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他们回家后的谈资,又可以在亲邻面前显摆了。


坐在府衙内的贾雨村,此刻心里却不平静,甚至有些坐卧不安。


他刚补缺还未满一个月,治下就出了这样的案子,情况必然会捅到朝廷里去。


激起风浪,他这乌纱帽说不定就被吹落了。


想到这些,贾雨村更是焦躁不安,思索一番后当即提笔,要将金陵的情况告知荣国府,希望他们在朝中多加斡旋。


匆匆写好书信,封装好后贾雨村唤来亲随,让其立刻启程赶赴神都。


做完了这些事,贾雨村又收拾了一番,打算去见见自己的大恩人。


让人备好轿子,贾雨村便往巡盐御史衙门赶了去。


金陵一省御史有十几个,唯巡盐御史有单独衙门办公,其余都归在巡按都御史衙门。


应天府城内衙门很多,基本都聚集在靠北位置。


府衙和巡盐御史衙门相隔不远,乘轿不过二十几分钟就到了。


今日林如海身体抱恙,除非必要一般不见外客,得知贾雨村来访则破了例。


贾雨村在会客厅等几分钟,更衣完毕的林如海才现身,二人一番客套见礼后,方才分宾主各自落座。


“林兄,近日城里发生的事,你可有所耳闻?”贾雨村轻声发问,显得格外小心。


林如海深受皇帝信任,已加官至正四品,是金陵地面数得上的人物,贾雨村岂能不恭敬对待。


咳嗽两声,林如海端起茶杯,说道:“听过一些,多事之秋啊!”


探过身子,贾雨村询问道:“林兄对此,有何见解?”


“唉……国事艰难,金陵上下本该勠力同心,眼下却闹出了这样的事,只怕会姑辜负圣上期许!”


见林如海提到皇帝,贾雨村岂敢不郑重相待,于是他接着问道:“还请林兄为我解惑!”


并未召集答话,只见林如海慢悠悠放下茶杯,而后捋着胡须说道:“如今国事艰难,朝廷里里外外都要用银子,圣上希望金陵之事自解……”


“可如今情形那是办事的样子,一旦金陵之事糜烂……你说谁会遭殃?”


贾雨村皱眉答道:“只怕太子……”


林如海反问道:“太子是圣上嫡长子,可金陵的官员是谁?”


自朱元璋以后,大明皇帝都有杀臣下的习俗,功绩越高的就越明显。


朱咸铭自比唐太宗,自然视官员如牛马,用时便擢无用时便黜,必要时杀一拨也毫不手软。


太子是皇帝的儿子,官员却不是,金陵事败太子很惨,但其中捣鬼的官员只会更惨。


“所以林兄的意思是,我们要帮太子办成差事?”贾雨村凝神问道。


“为臣以忠,乃是本分!”看向贾雨村,林如海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