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明明末生涯 > 第21章 大明皇家科学院的设想

第21章 大明皇家科学院的设想

  “徐爱卿,听说你有个忘年之交,那个叫汤若望的西夷人,此人西夷技学颇为不凡,我大明正需此等人才啊,爱卿挑选些年轻好学之人,师以长技,他日为国效力。朕觉得圣贤之道可立德,百工之技可兴邦,西夷人有更好的技艺,我大明皆可学,爱卿这些年做得很好。朕欲建大明皇家科学院,兴创兴之学,造新式火器、农具!”崇祯对徐光启说道,跟理工男聊天,就要聊他感兴趣的。

  作为最早接受西方知识的一批人,徐光启这些年不知受了多少儒家正统之人的冷眼嘲讽。

  那些士大夫自认除了儒家学问外,其他的都是杂学、淫技,不务正道。崇祯这番话是对他这些年所学的肯定,怎能不激动,颤抖说道:“陛下、陛下…”,不知说些什么,士为知己者死是最好的报答。

  “徐爱卿,莫激动,坏了身子可是大明的损失!”崇祯拍拍的肩膀说道,徐光启含泪点点头。

  “陛下,何为科学院?”毕自严不是这方面的人才,自然不太懂,孙承宗也有同样的问题。

  就算是徐光启他也只知道陛下让他学习西夷人的技巧,做出新式火器,科学院似懂非懂,三人同时看向崇祯。

  崇祯笑笑说道:“何为科学院?这就先要解释何为科学?朕以为科学包含这世上所有学问,为真理之学。朕打个比喻吾等华夏之民,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学会了用工具耕种,学会用耕牛,吾等一代代造出新工具,使农事更加便捷,这种进步谓之科学。又比如朕让徐爱卿带人研究新式火器,这里面的学问就是科学。还有宫中太医,研制出一种新药,这其中的学问也是科学。总之科学包罗万象,一切合理、进步、创新、务实的学问皆可称为科学,而科学院就是一座研究新学问,汇聚各方人才的地方。”

  三人若有所悟,惊叹陛下年纪轻轻,学究天人啊。

  “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就由徐爱卿担任,以后有人造成于国有利的东西、有大学问者可授予‘大明皇家院士’称号,享国士之礼,赏千金,假如徐爱卿带领人作出新式火炮,为大明战胜敌人,这就是有功于国的人,就授予院士称号。朕不论出身,有功之人都赏!”

  “陛下圣明!”三人都是务实之人,皇帝虽然语出惊人,但都可接受。

  “陛下,如此说来老臣有一人可举荐进科学院!”孙承宗说道。

  “此人是谁,孙爱卿说来听听!”

  “此人是兵部一小主事,当年老臣在蓟辽督师时,辽东许多炮台都是此人架设,也教出许多优秀的炮手,此人对火炮研究很深,这人名叫孙元化!”孙承宗说道。

  崇祯暗道:差点把这个人给忘了,还好孙承宗提醒。他当然知道这人是谁,如果说徐光启是科学全才,那么这个孙元化则是火器专才。ωwω.χxS㈠2三.org

  “好,召此人入科学院,徐爱卿牵头,孙元化为火器研究组长,开始研究新火器,多找一些匠人,所需钱财朕来想办法,不要怕花钱。徐爱卿,你一方面派人把汤若望找来,朕要官给官要钱给钱,另一方面派人去壕州(澳门)招些佛郎机人工匠,不行就直接绑了,跟这些蛮夷不需讲什么礼节,还有跟他们买些火炮、火枪的样品,如果可以就买设计图,我们加以创新,造出更好的火器,争取今年做出些样品!”崇祯吩咐道。

  “臣遵旨!”徐光启激动说道。能不激动吗,一生所学终于有施展的地方了。

  “毕爱卿,徐爱卿的科学院还需你多帮衬点,这个科学院必将是个花钱如流水的地方,但朕可以这么跟你说:科学院国之重器也,我大明能否屹立世界之巅,我大明子民是否安居乐业都靠科学院!”

  三人没想到崇祯对科学院如此看重!

  崇祯看出他们所想,事实胜于雄辩,等科学院将新的火器造出来,朕列装好军队,三位爱卿就知道朕所言非虚。

  “毕爱卿,朕知道如今国库空虚,户部很难,要做好大明账房先生实属不易。爱卿也别以为科学院就是个貔貅,只进不出,朕说过,所有进步、务实都是科学,等科学院做出点新玩意,到时候拿去卖,可是很赚钱的。所以朕要建立一个“大明国营商行”,挂在户部下,专门用来售卖科学院所产之物。”

  “陛下,朝廷做生意,会不会有与民争利之嫌?朝堂定会有很大的反对之声”,毕自严很吃惊崇祯的决定。

  “这就朕跟尔等说过的新政,包括士农工商,朝堂不是有盐引、茶引这些东西吗,这也是做生意,盐茶做得,其他也做得,那些腐儒要说闲话就让他们说去,难道只准他们家里做买卖,朕就做不得?天底下没有这个道理!”

  “就这这样决定了,毕爱卿你只管给朕物色些做生意的人才,品行一定要端正,朕先给你建立一个商行做示范,以后你照做就行!”

  “臣遵旨!”毕自严没想到自从见了陛下后自己的眼泪这么不值钱。他当然知道皇帝陛下是在爱护自己,如果自己先去搞个什么商行,行是行,就是会被那些大儒喷死,打上门都可能。现在皇帝自己起头,他们虽然不满,但也不敢乱说。

  “三位爱卿一定要携手共进,你们都是朕心腹之臣,肱骨之臣,大明能不能活下去,就看各位了!”

  “臣等万死不辞!”

  ……

  君臣几人谈完刚好到午膳时间,崇祯和他们一起用过午膳后才送他们出宫。

  真是任重道远啊,只要接下来稳定好大明内部,就一切都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