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明明末生涯 > 第41章 初谈土地改革

第41章 初谈土地改革

  东暖阁,毕自严拿着这两天商行的财报给崇祯看,陪同的还有首辅孙承宗。

  毕自严自己开心的像个二百斤的孩子,陛下真乃商业奇才啊,毕自严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他终于看到朝廷经商的巨大利润了。

  “陛下,商行这两天一共售出怀表一千块,时钟三百个,琉璃器五百套,香皂两千块,共入账三十九万两!”毕自严兴奋说道,如果按这个数一直下去,什么军费没有?

  崇祯也很开心,稍稍超出预期,但他也知道只是开始的红利期而已,就像钟表这些只是奢侈品,不可能一直这么好卖的,谁家没事天天买表,还有现在大部分人消费只是一时新鲜。

  “毕爱卿,不要太乐观,这种收入不会太长久的,往后会慢慢降下来的,最终达到一个合理的数字!”

  “陛下这是为何?”孙承宗有些不解。

  “孙爱卿,朕给你打个比方,就好比孙爱卿你本人已拥有一块表,你可能会买第二块第三块,但你会一直买下去吗?不会,毕竟这玩意一块就可以用很久,而大明需要表的人就那些,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会再有这么多人买了,朕称之为饱和!”

  毕自严和孙承宗好像懂了些什么,然后刚才那种兴奋已慢慢消退。

  “两位爱卿不必担忧,朕有办法解决!”

  两人是崇祯的铁杆,对崇祯是无比信服,但也好奇问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香皂十两一块,普通人谁用得起?而大明有钱人毕竟只是少数,就靠这些人又能消费多少。想要长久发展,终究要靠大基数人口,假如将香皂降到二十文一块,大明子民人人都用的起,这个数又如何算?”

  按照史料记载大明此时人口可是两亿,只是大部分人口隐藏在地主阶级手中,那些妾室、奴仆、佃户之类的可是不列入人口的啊。

  看着孙承宗和毕自严二人一脑袋浆糊的样子,崇祯也不为难他们了继续说道:“据推测,我大明目前应该有两万万人(两亿),每月每人使用一块香皂就是四十万万文(四十亿文),即四百万两一个月,一年香皂的入库钱财就是四千八百万两!”

  二人嘴巴都张的老大,有点口干舌燥的感觉,光一个香皂就是十年的税银收入,还有陛下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算的这么快。

  “陛下…!”毕自严都不知要说些什么好了。

  “所以朝廷的商行一定要做下去,不管以后有多少人反对!”崇祯坚定说道。

  “是,陛下,不管多艰难,臣都坚持执行下去!”毕自严现在很肯定经商是条正确的路,再也不提什么与民争利了。

  “二位爱卿也不必过于担忧,困难倒算不上,只是朝堂上有些反对声音而已,毕竟朕新军可不是闹着玩的!”说到这里,崇祯又有点期待,明天就是一个月之期了,该是新军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原来陛下建立新军还有这层用意,陛下这个脑子可不止快人一两步啊,起码十步。大明必定大兴,二人心中无比坚定这一信念。

  “数是这么算,可现实就不一定了,大明大部分人口都被士大夫、地主隐藏起来了,百姓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还有钱消费!”

  “陛下,这又当如何?”孙承宗凝重说道,毕竟这个可不是简单问题啊。

  “这个说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首先要让那些士大夫、地主大老爷把人放出来,这个就要取消人丁税。如何能让百姓手里有余钱?那就让百姓有自己的田地,百姓有田地,税收又上来了,一举多得啊!”

  “田地可是那些人的命啊,如何才能让他们交出来?”毕自严实在想不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眉头紧皱,但他知道陛下既然说出来了,就肯定有办法。

  果然崇祯笑笑说道:“两位爱卿可知那些人为什么不停兼并土地?朕告诉你们,因为他们不用交税,大明目前交税的都是底层老百姓,平时还好,要是赶上天灾、打仗,朝廷就会各种加税加派,百姓不堪重负,就会把田地贱卖给那些地主,成为佃户,这样朝廷就收不上税,百姓也吃不饱,百姓吃不饱就要造反!”

  “据洪武年统计,我大明有四万万亩民田、地,万历年张江陵(张居正)重新丈量为六万万亩,实则八万万亩。而如今大明有两万万口人,如果每人可分得四亩地,理论上一亩地产粮约两石(天工开物记载大明最低产有一石一亩,高产有四石),一年两熟,即一口人一年可得十六石粮,一千九百二十斤,百姓口粮约一天两斤,一年为五百四十斤,所以大明百姓一口人一年可剩余一千二百斤粮,而八万万亩地都交税(明朝农税为百分之三),一年可收税九千六百万石,国朝有富税、百姓有余粮,我大明如何不富?我大明又何惧建奴!”

  “所以朕以为每口人规定可拥有四亩田地,凡超过四亩田地者,重税,一亩交一石税,甚至更多,不论什么功名什么出身都得按田产多少来交税,这样那些有土主士大夫就会土地放出来,卖给百姓!”

  崇祯这个方法是参考后世的房产税,在后世可能就一条政令就可以解决,但现在的大明不行,必须要杀的人头滚滚!

  “如果真按陛下所说的去做,确实可以富国富民,但恐怕这条政令要执行就很艰难了,到时可能…!”孙承宗担忧道,他想说可能那些人会造反。

  “孙爱卿是想说他们要造反吧!无妨,等朕新军建成、他们翻不了天!”

  这也是崇祯穿越过来,明明知道大明的问题在哪,偏偏不急于于改革,而是先建立绝对听命于自己的新军的原因。没有军队,一切政令都是妄谈,就像后世的打地主分土地那样,有军队在地主只有乖乖把土地交出去。

  孙承宗和毕自严二人觉得自己还是肤浅了,陛下早就算好这一步了,所以新军不光是为了商业,还有陛下的新土政,陛下早就准备好要杀人了,一想到以后可能人头滚滚,二人不禁打了个冷颤。

  其实他们还是没想到更远,新军不仅支持国内的改革,眼下可是大航海时期,崇祯可不想错过。

  “现在新军还未建成,还不是改革的时候,两位爱卿看看这个,然后再研究一下具体政策!”崇祯说完,就拿了两本书给二人,书名《土地改革论》,崇祯自己写的。

  上面主要介绍了几点:

  一:人丁税的弊端,主要将说人丁税不合理,百姓不管多少田,都按人头交税,生的越多交的越多,这样导致生育低下,百姓无力承担,为了避税,贱卖田地,给地主当佃户、奴仆。

  二:田亩税的可行性。

  三:废除免优,不论出身,不论功名,凡大明子民都交税。

  四:废除卫所。如今大明卫所已经名存实亡,军户的田早已被官僚、地主兼并,卫所士兵也成了官僚的佃户。

  五:重新丈量全国田产。

  六:废除双税制(明朝实施双税即人丁税和田产税,先按人头交完税,再按田产再交一次,在肚子没生出来的算半个),全面实施田亩税。

  七:重新统计全国人口,不分籍(军籍、民籍、贱籍、奴籍、官籍),按人头统计。Xxs一②www.mianfeizhuishu.com

  “两位爱卿可根据朕的《土地改革论》制定更详细的土地改革政策,慢点不要紧,目前最主要的是新军,两位爱卿一定要全力做好,新军建成之时,就是大明改革之日,两位爱卿随朕一同创造新的时代,为吾等中国(汉代就有中国的说法)后世子孙谋福,朕和爱卿等都会成为民族英雄!”

  这才是合格的领导,合理的安排,还有大饼!

  “臣遵旨,誓死追随陛下!”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被崇祯说的两眼发光,他们知道这事情要是做成了,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