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明明末生涯 > 第47章 朕的大明要你们来发钱币?

第47章 朕的大明要你们来发钱币?

  转眼已经到了十二月下旬了,离过年就剩十天了,这段时间崇祯心情都挺不错,因为那十几位勋贵给崇祯“贡献”了足足一千二百多万两现银,单是国丈爷就有七十多万两,而且十几位勋贵田产一起有数万顷,着实让崇祯可以过个肥年。

  自从崇祯登基以来抄家不少,累积了大量的田产,而朝廷不可能自己当大地主,这和原来又有什么区别,百姓要是没有田,是富不了的。

  可现在土地改革新农政还没有推行,朝廷把这些田产卖出去,转眼又成了地主阶级的资产了,所以这些田产只能暂时挂在朝廷名下了。

  崇祯知道新军成型必须要加快进度了,所以安排人去陕西等受灾的省份招募新兵。ωwω.χxS㈠2三.org

  一是:那边民风彪悍,是很好的兵源。

  二是:可以解决一些人的温饱,崇祯可是花了好几百万两的,每个符合要求的新兵都可以预支一年军饷或者等价的粮食。

  三是:提前挑选优秀兵丁,就算按历史上从明年开始就有人开始造反,他们也没有太多优秀的兵丁了,平叛更加容易一些。

  目前四大新军距离四十万编制,还差三十六万,因为新军要求很高,即使无数人来报名,也只是让每军达到一个师兵力而已。而新军四十万的编制,代表着四十万户家庭几百万人的初步温饱得以解决,这可比单纯赈灾效果更好。

  难得有空,又是个大晴天,崇祯带着几块田,哦不是,是后宫几位娘娘和懿安皇后张嫣偷偷溜出宫去逛街了,这可不能给那些大臣知道,不然又是一顿口水战。

  对于后宫妃嫔来说,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特别是张嫣,已经做好寡居老死深宫的准备了,对于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子来说这是对么残忍的事情。

  临近年关,街上的人多了不少,很多百姓出来购置年货,给京城的冬天增加了几分人气。

  崇祯带着众女在路边摊吃混沌,要是摊主知道这几人正是大明身份最尊贵那几位,估计这些锅碗瓢盆都得拿回去供奉起来,当传家宝传下去。

  “陛、、公子,妾身等人如此抛头露面,会不会不太好,要是那些老夫子知道了,又要大做文章了!”周玉凤虽然很开心可以出来,但还是有点担忧。

  “是啊公子,周姐姐说的有理,我们还是赶紧回去吧,毕竟我和姐姐都有孕在身,有点失了体统!”说完田秀英,还抚摸了下肚子,但是月数不够,又穿了厚厚的大氅,摸了个寂寞。

  “无妨,我们是偷偷出来的,街上也没谁认得我们,不打紧的,况且就算他们知道了,又能如何,不就是叨唠个不停,当没听见即可,而且太医也说了,你们要多走动,对胎儿好!”

  对于手有兵权的崇祯来说,那些文臣夫子的言论就成了笑话。

  而后他继续说道:“本公子不是那些迂腐之人,为何妇人就得藏于深闺,而那些夫子大家就整天花天酒地,我倒是觉得女子也顶半边天,正如柱国夫人那样,羞死多少满口仁义的伪君子。而且嫂子整日不出慈宁宫一步,都快憋出些毛病来,花季般女子,整天学那些老妇吃斋念佛,不好,不好!”

  张嫣开始被她那句“女子也顶半边天”惊到,感觉陛下与众不同,自己也颇为感动,毕竟这时代女子地位与“小人”同等,说是男子的财产也不为过。到后来崇祯那句“花季般的女子”让她羞红了脸,连话都不敢回。

  崇祯的三位夫人也听到后面那句,若有所思,但也假装没听见。

  崇祯作为后世之人,当然没有意识到他那句话有什么不妥,对张嫣有多大的杀伤力,继续说道:“好了,不要说那些败兴的话,我们玩我们的,让它洪水滔天去,等会我们去趟国营商行,这两天商行恢复供货了,得去看看什么情况!”

  吃完后众女戴上面幂(古代女子遮脸的布),跟着崇祯去往前门大街的国营商行!

  这两天商行停止饥饿营销,恢复供货,经过前段时间的发酵,国营商行的商品在上层社会可是炙手可热,就算去青楼,也优先去有琉璃酒具、琉璃茶具的青楼,不然那些大才子都不好意思吟“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老鸨看到胸前挂着怀表的人都热情许多,那些人也一时风头无两。

  你可以说明末朝廷没钱,百姓没钱,但你不能说这些士大夫地主阶级没钱。这不国营商行挤满了,连门口都进不去。

  崇祯带着众女从后门而入,知道皇帝到来的商行大掌柜王礼降,迅速来迎,随后崇祯一行人来到王礼降的办公房,就让王礼降退下了,商行的情况他了如指掌,不需要谁介绍。

  王礼降的办公房位置很讲究,很僻静,但窗外又可以观察到商行全景,方便他处理应急情况。

  崇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默默看着楼下的商行,没有吵闹,因为这些自诩君子的家伙,当然要谈吐儒雅有礼。

  很快崇祯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给现银的人极少,都是给银票,各大钱庄的银票。这可大大刺激了崇祯那敏感的神经。

  啥玩意?拿钱庄自己印的“钞票”,来买朕的东西,就是说你们想买多少东西就印多少张纸,气煞朕也!

  大明是朕的,凭什么由你们来发行“纸币”,虽然银票只能算一张存单,但不影响它在民间充当钞票的职能啊。

  这就很腻歪了,崇祯理解的是,邮票发行权、钞票的发行权等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现在却成了私人的工具,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不制止的话,等将来商业发展好了,这些私人钱庄为了牟利,大量印刷银票可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崇祯越想越气,国家的命脉都被私人掐住了,虽然现在没人意识到。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时,这些人将蔑视世间任何规则。

  必须得得收回发行钞票的权利,其实认真来说这些钱庄也没有触犯这条规则,钱庄只是个保管机构,银票只是张存票,只不过被当做流通的纸币就成了它的原罪。

  银行,崇祯这时想到这个机构,对,必须得建立国家银行才得,这对以后发展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朝廷的信用很低,要让百姓放弃钱庄选择新立的银行很难,加上钱庄背后可是各大官僚地主,涉及到朝堂极大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建立银行就千难万难了,推行银行则难上加难。

  崇祯想到既然这样,那就摧毁它们,让大家重新回到起跑线上,想到这,他就有计划了,眉头也舒展开来。

  再看一会,崇祯就带着众女回宫了,本来还想多逛一会,现在还真没那个心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