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修真小说 > 第一太子爷最新更新 > 第53章 进宫面圣

第53章 进宫面圣

  

不到片刻,双方便打了起来。


刀剑相撞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中,显得尤为清晰刺耳。


吴掌柜被吓得不行,很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但是黑衣人护着他,把他护在中间,他根本没有逃走的机会。


另外一条街上的账房也听到了这边的动静,吓得拔腿就跑。


他入狱留了案底,现在私自逃出来,若被发现,死路一条。


他只能出城。


他飞快的打开包袱,里面有衣服银子路引,还有两封信。


这信他认得,是在荣书阁的时候,和王府来往的信件样式,想来是王爷要他带出城的东西。


他想到刚刚那个黑衣人给他包袱的时候,对他说了一句话:会给他安排好时间,让他一定出城就是。


此时,账房再也没有怀疑,不远处传来的刀剑声,应该就是为了掩护他逃离。


既然如此,城门口肯定也有安排。 首发域名www.mianfeizhuishu.com8。com


他一定能顺利出城。


抱着这个信念,账房往城门口而去。


只要出了城,他就自由了。


随着他脚步加快,天也渐渐亮了起来。


耳边的打杀声,也越来越远。


吴掌柜这边。


黑衣人和城卫打得不相上下。


赢不了也离不开。


就在双方胶着的时候,从街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黑衣人明显一顿,往侧面冲过去企图杀出口子。


吴掌柜一下被暴露出来。


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刀已经砍到了身上。


吴掌柜瞪大眼睛,直愣愣的倒下去。


倒下去的时候看见,天已经亮了。


黑衣人一看吴掌柜已死,扒下他的包袱转身飞奔离开。


城卫当即去追。


街道上行人还不多,但是依旧稀稀拉拉的有人出现。


过了两条巷子,城卫便把人跟丢了。


为首的侍卫当即回去禀报。


京兆尹府衙大门口,守着一队士兵等着府衙大人到。


此时,天已经越来越亮。


城门口,已经拍了一条队伍。


不算长,但是前头有七八个人。


账房心中焦灼的看着前头的人一个一个出城,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尽量显得平静。


他他紧紧的捂住包袱。


手上拿着已经准备好的路引。


守城门的侍卫打着哈欠,心不在焉。


有几个随意的巡逻查看,但是也只是在聊天,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


终于,在他前面就还有一个人了。


他紧张得一颗心都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抱着包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没有做过这种事,实在太让人害怕了。


或许是他实在太过异常,守卫终于察觉到他的不对劲,直接把他拉到一侧,要查问一番。


他要奔溃了,眼看着就要到自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


城卫问了什么,他一个字也没有听到。


耳边嗡嗡作响。


他看着不远处的城门,有一个声音在咆哮。


“出去,出去,只要出了城,就自由了。”


他一把推开侍卫,疯狂的向门口奔去。


他经不起任何盘问,他相信,有人千辛万苦的把他放出来,要他带东西出去,一定会帮他。


他在赌。


随着他疯了一样的往外奔,场面一下就乱了。


前头守着的一队侍卫直接拦住了他。


他疯狂的抗拒,很快被制服,被送去了府衙。


他身上的包袱也被扣下,里面的东西被搜了出来。


包袱里的东西,京兆尹看到大惊失色,立马备案送到了大理寺,而后通知了林府。


今日,林望甫休沐。


当看到京兆尹送过来的消息,穿上衣裳火急火燎的便回了通政司。


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和京兆尹通过消息之后。


林望甫入了宫,带了一个小箱子。


这时,御书房。


皇帝刚刚起床。


自从迷上了修道,皇帝上朝便完全看心情。


这会,听说林望甫有要事禀奏,微微皱眉,面露不悦。


但还是让人进来了。


皇帝今年五十出头,整个人又高又瘦。


眉宇间有些疲惫,却依旧凌厉,一眼扫过来,至尊威严不容小觑。


林望甫进了御书房,诚惶诚恐的跪下,把带来的箱子放在一侧。


“皇上,微臣有要事禀奏。”


而后,便把今日一早发生的事情,都对皇帝言简意赅的描述了一遍。


皇帝听完,语气随意。


“有人劫狱,劫了一家卖笔墨纸砚店家的掌柜和账房?”


林望甫:“是。”


皇帝:“人可抓到了?”


林望甫:“抓到一个,另外一个死了。”


皇帝:“黑衣人呢?什么来头?”


林望甫:“黑衣人却没有抓到。”


皇帝目光微眯:“这么点小事,你来禀报朕?”


皇帝的语气里隐约透露着一股怒意。


很明显是在说林望甫浪费时间。


“皇上,若是小事,微臣不会来。”


林望甫颤颤巍巍,把手中的东西呈了上去。


一旁的李公公赶忙上前把东西接过来,递给了皇帝。


皇帝打开一看,面色露出些微凝重。


他看向林望甫:“京城布防图。


可查到了其他的什么?”


林望甫:“据和黑衣人交过手的城卫说,看那些人的身手,似乎是西凉人。”


关于黑衣人,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


只通过身手来判断对方的身份,似乎有些草率,但在抓瞎的情况下,任何线索都是可贵的。


皇帝表情严肃:“除此之外可还发现了别的什么?”


林望甫:“被劫持的两个人,是齐王殿下铺子里的人。”


皇帝语气有些兴味:“哦,老二的人。


你是在告诉朕,老二和外族人勾结,企图送出京城布防图?”


林望甫:“微臣不敢胡乱猜测。”


皇帝看着他,没有说话。


林望甫顿了一下,而后对着皇帝猛的磕了好几个响头:


“皇上,微臣有罪。”


皇帝皮笑肉不笑的呵呵了两声,把京城布防图推到了一边。


“说说,什么罪名。”


林望甫抬起头,一脸的痛心和懊悔:


“回禀皇上,其实在半年前,微臣就已经查到了有奸细的苗头,但一直苦于没有证据。


微臣深知这么一点小苗头,说出来不会激起任何一点水花。


只能找到大量的证据,可以指证某一个人的时候,才有说出来的必要。


微臣怕打草惊蛇,所以把这件事瞒了下来。


通过这半年,微臣陆陆续续的得到了一些证据,心中也已经有了确切的怀疑对象。


但是此人很聪明,知道找个替死鬼,这件事微臣费了许多心力,不抓到这个人,微臣不甘心,所以便一直按兵不动。


在这个过程里,微臣还发现了另外一件事情。


是关于晋王的案子,晋王的案子,主要通过城卫司右使走消息。


微臣都知道,但却没有声张。


哪怕月前,晋王案事发,三司会审时,大理寺来询问,微臣都咬紧了牙关,一概不知。


但是现在,微臣知错了。


微臣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斗不过背后的人,今日还差点让人把京城布防图给送出城去。


若对方成功,微臣万死难辞其咎。


但凡微臣能早一些把这件事情爆出来,对方都不可能如此嚣张。


微臣有罪,差点酿成大祸。”


林望甫神情诚恳,对皇帝表明自己的罪责。


皇帝听完面无表情。


“林爱卿可是在告诉朕,老四的案子是真的,但是跟你却没有任何关系?”


皇帝一副,我知道你想要逃避罪责的表情,看得林望甫后背发凉。


更让他震惊的,是宋弗的预言。


宋弗说,当他说完这些话,皇帝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是他想要在晋王案中撇清关系。


不过问题不大,当皇帝这样想,那就说明已经走入了她设定的路径中,后面他照常发挥就好了。


林望甫不敢松气。


当即打开一侧的箱子,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皇上,这是这半年来,微臣收集到的所有的证据。


主要是关于朝廷官员勾结外贼的,其中有一部分和晋王的案子相重叠,微臣都有记载……”


皇帝听完,面色狐疑。


林望甫的说话重点,几乎都在卖国贼这件事情上,对于晋王的案子,三言两语,却并不多。


从之前林望甫说的那些话,他认定林望甫就是为自己开罪。


但是这些证据,怕是做不得假。


除非有人知道事情所有的走向,统观全筹。


否则林望甫的话,一查就知道有没有漏洞。


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林望甫真有这样的本事,也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李公公把小箱子搬上来,皇帝翻看了其中几页。


到目前来看,他无从辨别林望甫这里面写的东西是真是假。


但林望甫应该不是说谎,要不然,等过几日,晋王的事情出结果,卖国贼的事情真相大白,若林望甫的证词对不上,那就是欺君之罪可诸九族。


很明显,若这些东西是假的,对于林望甫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会把自己整个家族推入灭亡。


对整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影响,就不存在是被人威胁舍己为人。


所以,林望甫说的,有九成可能是真的。


林望甫继续开口:


“皇上,微臣请求将功折罪。求皇上把细作这件事,交给微臣。


微臣必定查个水落石出,到那时,微臣所犯所有罪责,微臣全部认罚。”


皇帝眼睛微眯。


“从牢狱里被劫的两个人,是老二的人?”


林望甫:“是,按照信息来看是齐王的人。”


皇帝盯着他:“你刚刚送上来这些东西,算是把老四得罪了个彻底。


现在又要以奸细卖国的罪名查老二,到时候就算朕要放了你,朕的儿子怕是都不会同意。”


林望甫:“君要臣死,臣毫无怨言。


只是这件事微臣跟了许久,不抓归案,微臣死不瞑目。”


皇帝看了他一眼,把手中的消息往桌子上一丢:


“既如此,那这件事便交由你全权去查。”


林望甫抬手大拜,磕头谢恩:


“多谢皇上。”


林望甫从御书房出来,后背的衣裳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按照皇帝的反应来说,他算是暂时脱离了危险。


只不过也彻底得罪了晋王,现在他又要亲自去查齐王,算是把两个有权有势的王爷都得罪光了。


林望甫脑中又想起宋弗说的话:


皇帝最终会不会留下他,只看他这件案子办得圆不圆满?合不合皇帝的心意。


至于底下的皇子,不必顾忌。


林望甫想到这里,对宋弗佩服到五体投地,再无半点轻视。


君心难测,但若有人算得君心……


他不敢再往下想下去。


林望甫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放松下来,抬步往外走去。


接下来怎么做?每一步他都听宋弗的。


若说之前他多少还有点忐忑,那么现在他对宋弗是完全信任,再无怀疑。


御书房里。


皇帝看着门口,撇了一眼李公公:


“你说,这林望甫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李公公陪着笑:“皇上抬举奴才了,奴才哪有那等眼力见,奴才看不出来。”


皇帝笑了笑:“只看他接下来这件案子怎么判了。”


李公公应话:“奴才愚钝。”


皇帝:“劫狱这件事,明摆着是有人诬陷老二。


若真是老二做的,绝对不会用明面上自己的人,还劫狱送出城,这不是找死吗。


若是林望甫,为老二洗清了冤屈,且把老二摘了出来,又趁机打压老四,那么他今日唱的这一出戏,釜底抽薪,便是为了老二。


若是林望甫为老二洗清了冤屈,也没有打压老四,而且把背后的人揪了出来,朕便信他,说的是真的。”


李公公在一旁站着,认真的听着皇帝饶有兴致的分析。


“皇上英明,奴才听晕了也不明白,不过,似乎这里面没有太子殿下的事情。”


皇上听着这话,抬手点了点李公公:


“呵呵,你呀,说到点子上了,朕就喜欢你这样揣着明白装糊涂。”


李公公低着头,诚惶诚恐:


“皇上说笑,奴才哪懂什么,不过只有一份忠心。”


皇帝笑了笑,不字可否,开口道:


“太子没有这个脑子。


别说他,就他背后的那些门客幕僚,也没有一个能做到这般。


若有,也不会他的人一个都捞不出来。”


李公公:“太子殿下不过是仁慈。”


皇帝意味深长的开口:


“这一国之君,光有仁慈可不行。


这几日,把跟这件事有关的,都送到朕案前来,朕要亲自查看。


许久没有碰到如此有趣的事情了,朕要看看底下这群人,究竟要翻出怎样的浪花。”


原本他对这件事兴趣并不大,在知道晋王贪污受贿跟买卖官员挂钩,只是觉得气愤,后面等查出来,让人公事公办就是。


只是晋王作为他的儿子,他只能慢慢教,其他的人却是不准备放过的。


大理寺那边虽然没有出最终结果,但是有最新消息总会往他这里送一份。


林望甫作为通政使,罪责首当其冲,但眼前看来,事情似乎和他想象的有些不同。


也罢,机会难得,正好利用这件事磨一磨这三人。


玉不琢,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