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科幻小说 > 异世界征服手册全本 > 第四百五十八章 来历惊人的冰棺!!!

第四百五十八章 来历惊人的冰棺!!!

  

从实际角度出发,客观来说。


如果说兔子们没有能力破开氦化亚铁微晶阵,那么“真空”存在与否其实并不重要。


但眼下兔子们具备了不需要太高成本便能突破阻隔带的技术。


“真空”存在于不存在的差别就非常之大了。


当然了。


也许有人会问:


为什么就不能是周围没有二价亚铁离子存在,导致了氦化亚铁无法生成这种可能呢?


原因很简单:


这处洞穴在秦岭的中州段,行政区所隶属的新乡一带铁矿储量不是特别高,但也没那么低。


至少周围的铁元素还是比较丰富的,不存在缺二价亚铁离子的可能性。


所以冰棺外部没有阻隔带存在,问题显然只能出于内部。 记住网址www.mianfeizhuishu.com


视线再回归原处。


虽然陆朝阳心中略有想法。


但从大局角度上来看,纵使冰棺中没有真空存在,它的价值依旧不会减少太多――这情况亏的只是真空物理研究领域而已。


因此在调整完心态后,他深吸一口气。


用尽量平静的语气对身边的苏白说道:


“苏少校,先对周围进行检查吧,看看有没有什么重要的痕迹或者物品。


等周围先清检完毕,咱们再考虑冰棺的问题。”


苏白点点头:


“明白!”


五分钟后。


几位修行者同时散开了神念,剩余几人则通过肉眼进行起了检索。


又过了几分钟。


欧阳东山忽然举起了手,略显激动的声音在山洞里甚至传来了回音:


“陆教授,我这儿有个发现!”


陆朝阳连忙快步走到他的身边,问道:


“欧阳研究员,你发现什么了?”


欧阳东山拉着陆朝阳的御寒服,指着地上道:


“就是它!”


陆朝阳有些好奇的伸过脑袋,看清欧阳东山所指的物体后眨了眨眼:


“这是......冰块?”


欧阳东山点了点头:


“没错,冰块!”


欧阳东山发现的冰块在凹槽外部,位于一处凸出的岩石身后。


覆盖面积差不多一包六块五的乐事薯片那么大,厚度可能有十厘米左右。


阴冷面、超低温,加上不知从哪出现的水源,使得冰块形成在了这里。


看着有些费解的陆朝阳,欧阳东山笑了笑,解释道:


“陆教授,我和你说,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东西。


这么大的一块冰块,足够咱们去鉴定它的形成时间了。”


陆朝阳闻言,眼中顿时泛起了莫名的神采。


这次他带队前来胖虎洞穴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保证冰棺安全被运输到大本营。


但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次要任务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检测方面的事项。


否则上级也就不会派这么多人手与他同行了。


在诸多任务中,其中有一项便是尽可能确定冰棺――或者说洞穴低温开始出现的时间。


如果按照欧阳东山所说,他们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鉴定冰块形成的年限。


那么这对于时间任务的判断无疑是个巨大的推助力。


诚然。


冰块形成的时间有可能很短,比如几十年甚至几年,说不定还是上个月形成的。


但同样,它也存在一种早期形成的可能性。


这两种可能性是同时存在的,谁也说不准哪个概率更大。


在没有其他更好样本的前提下。


冰块的形成时间,便代表着洞穴出现冰点温度的下限。


哪怕你检测出是五个月前形成的,这也能排出近五个月不是?


随后陆朝阳想了想,说道:


“欧阳研究员,这种冰块要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


光释光信号可以吗?或者冷原子物理?”


“光释光信号是通过捕获石英或者长石等矿物晶体内电子的方式进行的年代检测,而且需要环境的年辐射平均剂量才行。”


欧阳东山一边做着解释,一边面色古怪的看了他一眼:


“至于冷原子物理......


陆教授,你真的不是在炫技吗?


这个方向只有中科大在做吧?


我这种在南极搞科研的怎么会懂这玩意儿?”


陆朝阳干笑两声,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


“对哦.....不好意思,忘了忘了,您继续。”


欧阳东山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这种冰块一般可以使用O-18同位素的鉴定方法,这种方式没那么精确。


比如只能检测出来1000年、3000年或者两万年这种比较粗略的年代。


至于是1900年还是1100年,这就不太好判断了。


但它的优点同样肥肠明显。


那就是出结果的时间非常短,设备要求和步骤也非常简单。”


陆朝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O-18啊......”


虽然他对于地理知识不太了解,但一些专业术语还是比较清楚的。


因此当欧阳东山一提点O-18鉴定法时,他就差不多理解了相关原理。


对冰河期概念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


如果在历史话题的时间尺度内,气温的急剧变化一般是可以找到相关记载的蛛丝马迹。


比如宋徽宗政和元年太湖完全上冻,还可以跑马车,对应了两宋之间的一次小冰期,也和不久之后女真崛起灭辽破宋的历史事件可以对应上。


关于明清小冰期的线索则要更多,例如汉水淮河结冰、鄱阳湖结冰等等。


这是属于史实结合的判断方式。


而在地质时间尺度上找冰期和间冰期,用到的就是O-18鉴定法。


化学老师身体健康、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知道。


氧有O-16、O-17和O-18三种天然同位素。


它们都有8个质子,但分别有8、9、10个中子。


其中O-17太少见了,按下不表。


剩下两种里。


O-16数量要远远多于O-18,但在通常状态下它们的比例变化不大。


可大型区域内的气候一旦变化,它们的比例就会不一样了。


O-18比较重,相比于O-16,它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才会蒸发――因为太重了飞不起来,具体情形认识胖子的同学可以把熟人代入,自己是胖子的同学可以低头看看自己圆滚滚的那块腹肌。


在化学上。


这种过程叫做同位素分馏。


因此在两极和非沿海地区,不同时期O-18和O-16的比例是不同的,并且非常明显且稳定。


O-18具体的检测方式是同位素比值质谱仪,也就是很多人又爱又恨的IRMS。


IRMS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把电离后的样本通过离子枪打入一个磁场。


这些带电粒子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而在其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偏离的量和其本身的质量有关。


因此不同的同位素实现分离,落在磁场另一边的感应器上,产生不同的几股电流信号。


由此能测出O-18在样本中的比例。


一台IRMS的主体和打印机差不多大,所以欧阳东山才会说设备和要求简单。


这次陆朝阳等人携带的IRMS被装到了空间袋内,由于体积不大的缘故,已达筑基期的曹毅没费多少力便将他取了出来。


接着欧阳东山调试了二十来分钟。


然后通上小型储备电源,检测就这样很朴素的开始了。


嗡嗡嗡――


IRMS这玩意儿看上去像打印机,运转起来的声音也像打印机。


所以在国内某大学曾经发生过一件超级超级牛批的骚操作:


一对研究生情侣或许是正值热恋期的缘故吧,总之追求刺激,于是男方买了个嗡嗡嗡的那啥蛋,还是大功率的那种。


某天他还趁着一堆人做实验运行IRMS的时候一起开了起来。


结果没想到两种嗡嗡声不太一样,带项目的教授听着听着就有些纳闷了:


这啥声音啊?是不是哪个设备出问题了?


一台设备好几百万呢,出了事可担不起,于是便提前关了IRMS。


教授关掉设备的时间很突然,男方还在看质谱图呢,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导致那啥蛋又响了几秒钟才关掉,所以教授当场就锁定了女方。


其实这时候女方承认是手机震动说不定还能糊弄过去――虽然实验室一般不让带磁性物品,但非关键性的日常实验还是有不少人破例的。


结果没想到女方太急烧脑了,死活想不到这个借口,又讲不出个所以然来。


于是教授以为她弄坏了什么仪器,就去找值班的工程师要权限看起了监控。


后来的结果想必大家都可以猜到了,直接社死――具体哪个学校就不说了,反正不是科大,是闽省的某学校。


所以说年轻人还是别玩的太花,有时候91上不去,自己倒上通告栏了。


视线再回归山洞内。


IRMS的结果出的很快。


前后不过二十来分钟,一张δ18O――也就是O-18及O-16比例的数据就出炉了。


欧阳东山取过报告,通过D-P图进行了对比


“嗯?-59.9.....这数值有些大了啊.....”


欧阳东山皱着眉头从D-P图上看去,食指刮着滑着,表情忽然就僵住了。


一旁的陆朝阳见状,连忙问道:


“欧阳研究员,结果如何?”


欧阳东山抽动了两下眼角,径直将报告朝他递去:


“陆教授,您看看吧。”


陆朝阳接过报告,自己查看了起来。


作为一位很典型的众所周同学,陆朝阳对于这类报告还是看得懂的。


因此没过多久,他便对比出了结果。


当看清结果对应的年代时,他的瞳孔瞬间骤缩:


“这....这....?”


“三十六....万年前?!”


..........


注:


DP图参考自.dk/research/strat_dating/annual_layer_count/ice_core_dating/,一个冰川权威研究网站,非杜撰。


请把严谨打在公屏上,这种数据找的太累了,但是我又特别爱较真,假数据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加上这章是通宵的大章,讨点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