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大魏读书人番外篇第二篇 > 第十六章 乱起

第十六章 乱起

  

李承志整了整衣衫,推开了正厢的门。


“今日想吃什么,稻米粥、粟米粥、麦粥、豆粥?”


一听他这像是在幸灾乐祸的声音,胡保宗就恨不得把手里的书砸他脸上。


太可恶了!


顿顿喝粥也就算了,自己喝粥的时候,竟然还得看他吃肉喝酒?


“今日不用你陪了,我自便吧!”胡保宗气乎乎的说道。


“想让你开开胃,好多吃一些,伤也能好的快一些,你倒好,竟抱怨起来了?”


李承志笑嘻嘻的看着胡保宗:“本打算今日给你改善改善,让你吃点肉。你要不情愿,那我可就走了?”


“果真……”


刚问了两个字,胡保宗又是一愣。


这难道只是吃什么的问题?


他激动的问道:“我的伤势……见好了?”


李承志正色的点了点头:“你这体质和运气,连我都得佩服……”


满打满算也才三天,但胡保宗的伤口明显有了愈合的迹像,而且就没怎么肿,怎能不让李承志惊奇?


他估计最多再有个三五天就得抽线,不然很有可能抽不出来……


胡保宗嘴一张,就想说感谢的话,却被李承志挥手打断:“你我都是爽利之辈,不必说那么多客气话……”


意思就是先记在心里,合适的时候报答回来就行。


胡保宗正在激动,哪能听的出来,重重的点了点头,又心神激荡的说道:“若是能再与你痛饮一场,就更好了……”


“做什么美梦呢?”李承志翻了个白眼。


“那药酒多加一碗总该可以吧?”胡保宗商量道,“肉的话,把你昨日吃的那胡椒羊汤给我煮一碗,其余香料也多放一些……”


胡椒羊汤?


李承志挠了挠头。


这倒有些麻烦了,只因家里的那点胡椒,昨天全霍祸完了……


想了想,他拉过医师的药箱,挑拣了几样,又对胡保宗说道:“我去厨房交待一声……”


胡保宗急的大喊:“让你多放香料,你拿药做什么?”


李承志却头都不回,径直出了厢房。


“他拿的什么东西?”胡保宗问着医师。


医师看了看药箱,低头回道:“是爬崖香与蒌叶,前者止痛,后者通气,都是对症之物……”


我要对症做什么,每日的那三大碗药,还没喝够么?


我要喝的是羊汤,这乱放一通怎么喝?


胡保宗气的想咬牙……


……


李松去了偏院,问过木匠才知道,郎君光说要造独轮车,怎么造却没有讲。


所以他又跑回了前院。


进了厨房,李松看到李承志正背着手,指挥着厨子在往锅里放调料。


“盐少放一些,硝味那么重,也不怕中毒?”


“花椒和这两味药,可多放一些……”


“胡将军的肉糜煮烂一些,出锅时将辛汤篱干,另配清汤……”


“嗯,给他再放点萝卜片……”


李松有些哭笑不得。


郎君还真是想到什么是什么,刚教授过木匠,又跑来调教厨子了?


这纯粹是不务正业……


有这时间,你还不如教教族中子弟,怎么做那独轮车……


“郎君,这些琐事让厨子和仆妇操持即可……”


“你懂什么?”李承志不耐烦的斥了一句,从厨子手里接过汤勺尝了一口,满意的点点头,又递给李松,“还行,尝尝!”


李松不明所以,但还是接过来尝了一口。


鲜、香,还有辛味,味道确实不错……


吃了多少年了,李松很清楚,这绝对不是眼前这肥头大耳的李伍能做出来的。


他要真有这么好的手艺,早被二郎带去泾州城了……


想到这里,李松脸上顿生古怪,愣愣的盯着李承志:神仙连这个都教?


“看我做什么?”李承志问他,“味道如何?”


“好倒是好,但这不是郎君该干的!”李松不悦的说道。


“让你多动脑子,你还不服气?”


李承志斜眼看着他,“还是你告诉我,家里的胡椒用完了,对不对?”


李松微微一低头:“确实是用完了……”


就算没用完,也不能像郎君你这样造啊,这东西一斤足值百匹绢,或两百石粟,抵的上胡保宗这个七品郡尉一月的俸禄了。


郎君你倒好,一锅羊肉能用二两?


心里正自腹诽,李松又觉的有些不对?


我道这汤为何这般香,里面竟是放了胡椒?


郎君从哪得来的?


李松又猛的想起去前院找李承志时,胡保宗告诉他的话:你家郎君抓了几把药,教厨子去给我熬羊汤了……


他惊疑不定的看着李承志:“郎君在汤里放了什么?”


“能当胡椒用的东西……”李承志随口回道。


李松已经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就这一转眼的功夫啊,郎君竟又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警告你,和神仙没关系,是你家郎君我靠鼻子闻出来的……”


做手术那天,他就觉的这两样药材的气味有些像胡椒,怀疑同属胡椒科,还问过医师。


说是从南梁进来的,但价格不算贵,一匹绢,或是两石粟,就能换一斤。


因此李承志推断,这东西不是从西域进口的,也不像胡椒那么挑地方,产量应该不低……


他原本没放在心里,是胡保宗嚷嚷着要喝胡椒羊汤,他才想起来的。


李松小心翼翼的劝着:“郎君,只是相近而已,作不得真的……”


他还以为李承志想造假……


李承志冷哼一声,再没说话。


我要的只是这个味道,又不是要拿出去卖,管它作不作得了真?


这个时代的饮食习惯,实在有些让他无法忍受。


也不知是不是受了佛家和道家的影响,不是蒸就是煮,至多也就是放些盐。


要是好盐也就罢了,硝味还极重,据李松讲,这还是上好的青盐,怕是皇帝吃的也就这样了……


怪不得古代的人平均寿命都不高?


李承志怀疑,要一直这样吃下去,他能不能活过三十岁还得两说……


精盐倒不难炼,不过他一直没顾上。


不过家里这厨子悟性倒不差,说了几次,已经知道除了盐,葱、姜、蒜也能拿来煮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