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大魏读书人番外篇第二篇 > 第四章 华佗秘术

第四章 华佗秘术

  

贺扬轻轻的敲了敲车厢:“郎君,肉已煮好!”


“好!”


元承平抹了一把脸,缓了一下心情,面无表情的下了车。


两个陶盆装满了羊肉,正冒着热气,隐约能闻到花椒、胡椒和葱蒜的香味。


旁边还摆着一个陶罐,装的好像是酱白菜……


元承平觉得有些稀奇,盘腿坐到了毡垫上,夹起一块白菜送到了嘴里。


还是豆鼓味的……


“贺扬,在洛阳时,吃食都有哪些?”


“自然是粟和米,麦粉也有……肉食有牛、羊、豚与家禽,菜就多了……这些吃食,府里的庄子都有种养,大部分运于里市售卖……”


贺扬一口气,光菜就说了几十种之多。


元承平推断,至少有葱、姜、蒜、白菜、芋头、萝卜、黄瓜、冬瓜、茄子、芹菜、韭菜、苋菜、茼蒿、蘑菇、木耳等等。


这只是他能推测出来的,因为名字怪,以及贺扬讲的不清楚,没猜出来的更多。


但大多都是以烤、蒸、煮为主,煎炸的都不多见。


至于菜,要么是煮熟后沾着酱吃,就么就是淹成酱菜,就像他眼前这种。


岂不是说,完全可以开个炒菜馆子,更或是开个酒楼?


没见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更何况,自己的厨艺本就不差,连女朋友都说好……


“郎君,趁热吃!”贺扬打断了他的思绪,将装肉的陶盆递到了他面前。


没撇血沫,颜色有些深,元承平随手拣起来一块,咬了一口。


“呸!”他随口就吐了出来。


硝味这么重,就不怕中毒?


“哪来的盐,这么苦?”元承平皱眉问道。


“难道是因为受伤,使郎君的口味寡淡了许多!”贺扬担心的问道,“这是表氏盐池的上等精盐……”


元承平愣了一下:“哪里?”


“表氏县的盐池啊?”贺扬担忧的看着他,“郎君来时,还看过狗头金的,忘了?”


元承平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率兵镇守一年的盐场,就是表氏的盐池?


古代的时候,高台县就叫表氏县,元承平这一点还是知道的。


他是没想到,一千五百年前,盐池这个地方就开始产盐了?


后世的时候,那里依托盐硝工业,建了一个大型的化工园区,事故贼多,他没少去。


“你不讲,我怎么知道是表氏县?”


元承平瞪了他一眼:“好好讲讲,盐池的具体位置,还有,就近都有些什么?”


贺扬仔仔细细的讲了起来:原身驻守的关口叫镇夷关,就建在弱水与合黎山交叉的镇夷峡,往南十里左右,就是河西最大的产盐地,表氏盐池。


元承平的眼睛越来越亮。


竟然与后世一模一样,别说方位,地名都没怎么变:盐池还是盐池,合黎山还叫合黎山。


还有镇夷峡,新中国成立后,讲究民族团结,才改成的“正义峡”!


要不要去看看?


产盐只是其次,关键还产硝,储存量大的吓人。


这种硝,拿口陶盆或烂锅,就能炼成高纯度的硝酸钾。


再往南,一百多公里处的镜铁山,硫磺矿不要太多……


想到这里,元承平的手猛的抖了一下。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量产的黑火药,意味着什么?


算了,还是先去看看,盐池往东的那座富铁矿吧。


量产火药之类的,看情形再说……


“饭后开拔,去盐池……”


贺扬提醒道:“郎君,镇君定的是七日之内,务必返回!”


来去近有千里,若坐马车,绝对是赶不回来的。


元承平叹了一口气:“骑马吧。”


马车白准备了。


……


脑子里的记忆虽然消失了,但肌肉的记忆却还在。


元承平坐在马上,没感觉到一丝的不适。


收拢了二十卫骑,他命一骑去送马车,然后带着其余人,往西而去……


一路上,他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印像中的千里戈壁,蜿蜒黄沙呢?


放眼望去,尽是青山、绿地。


他没想到,一千五百年前的河西,气候竟然如此湿润。


就是荒田有些多,虽是田连阡陌,但大部分的田地里,长的却是野草……


元承平暗暗的摇了摇头。


因为五胡乱华,打了一百多年仗,人口急剧减少,为了不使农田荒废,更为了明户增税,上一任皇帝颁发了均田令,大致就是:夫妇两人,再加一头牛,至少要耕种粮田一百二十亩。


但边地重镇徭役极重,几乎全民皆兵,一年中有大半光景,家里的男人都在服兵役,剩下一百二十亩地,一个女人哪能种的过来?


……


第二日黄昏时分,他们才走到酒泉郡表氏县治所,建康城。


元承平看着高大的城墙微微出神。


这是五胡十六国之一,北凉的国都,六十年前才被大魏所灭,所以看起来很是雄伟,夯土城墙足有十五六米高。


到后世,表氏县改成了高台县,建康城改成了骆驼城乡,但古城遗址仍在,七八米高的城墙和烽火台还立着好几截。


他家就在这往东十几公里的地方,老爹老娘快六十了,还种着四十多亩地。


祖先已不可考,只知道是明初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到甘肃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根本寻朔不到有关先祖的任何信息。


元承平也没想寻,只因路过,顺便看一眼。


在建康城住了一夜,次日天刚亮,他们便再次启程,赶往盐池。


……


当站在盐田中,看着堆积如山的盐土,元承平心中阵阵激荡。


就是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味道,与后世一般无二……储量整整三千万吨的硝,还都是露天开采……


他咂摸着嘴里的苦味,强忍住了再往镜铁山跑一趟的冲动。


绝对还有比火药更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铁,比如铜,更甚至是金、银……


元承平一步三回头,逼着自己上了马……


半个时辰后,他登上了镇夷关城楼。


后世雄关已不在,河道也比现在的更弯,但不远处的合黎山、镇夷峡口,几乎与后世一般无二……


基本已以肯定,过了一千五百年,河西的地形就没怎么变化。


既然地形没变,富铁矿当然还在。


不远,就在镇夷峡往东二十公里左右。


再三确认坐标,元承平指向东边:“去那里看看……”


后世的那座铁矿,在黑河往北五公里左右的地方,紧靠合黎山,占地近千亩。


也只是因为当时的岸边就是村落,所以才离黑河那么远,不然绝对能开到黑河边上来。


所以现在根本不需要担心黑河是否改过道,更不用判断南北之间的座标,就可以轻松找到。


元承平不信,覆盖层只有一米多的铁矿,还离河这么近,就没有矿石被水冲涮出来?


确定大概位置,元承平又带着人,走向最近的坞堡。


说直白点,就是小型的城堡,有的是宗族乡党中的富户所建,有的则是乡民合建。


一遇战事,十里八村的乡民都会躲到这里来……


党长应该早得到过乡民的通报,知道来的是官兵,早早率一干乡绅,等在城堡门口。


北魏五户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党长差不多就是后世的乡长。


党长穿的是右衽的绢织汉服,看来还是个富户。


老人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元承平,恭恭敬敬的做着揖:“可是元将军?”


还是熟人?


元承平乐了,抱了抱拳:“乡老有礼了……我此次来,只是想托乡老问问,平时乡民劳作、放牧之时,有无在河边、田中见过黑色、反光的石头?”


“黑色,会反光的石头?”


党长嘀咕了一句,抬头问道:“将军说的可是磁石?”


元承平高兴的连连点头:“对对对……”


真是灯下黑,见了硝矿太高兴,把这一点给疏忽了。


都想到是磁铁矿了,竟没想到有磁铁石?


“家中就有两块,是小儿在河边饮马时捡回来的……”说到一半,党长又朝后喝道,“还不去取来?”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应了一声,快步离去,不一会,就拿了两块黑石头回来。


两块石头牢牢的吸在一起,不是磁铁石是什么?


元承平暗忖一声:果然有铁矿?


十分猜测已中了九分,但元承平还是有些不放心,带着党长的儿子,又让里长派了十几个青壮,去了捡到磁石的地方。


至多找了一刻钟的功夫,青壮就有了发现,不到一个时辰,就捡回来了一堆。


再没捡到有吸力的磁石,但绝对是磁铁矿石无疑。


看到十几块或黑或蓝,反着光泽的石头,元承平嘴都快合不拢了。


一切都如他所料……


这可是富铁矿,全是磁铁矿石,全铁含量百分之五十以上,挖出来就能炼钢。


而且只在地表一米到两米以下,无任何岩层,地势平坦,赶辆驴车,拿把铁锹就能采出来。


据当时的老板说,已探明的可开采量,在百万吨以上。


不求这百万吨铁矿都能开采出来,哪怕只开采出十分之一,也有十万吨。


这十万吨矿石,就算只炼出十分之一的钢,那也是一万吨。


整个大魏,又能用的了多少?


而这只是一部分,靠近祁连山,高台县与肃南县交界的地方,有好几座易采的煤矿、铜矿,甚至还有砂金矿,哪一座他没有去检查过,位置记的清清楚楚。


要是能打开手机,别说一个高台县,整个甘肃省的矿藏地图都有……


至于冶炼……


哪次的防危化学习,不讲原料、配比、毒性和冶炼方法。


而他不知查封了多少私采、盗采的小矿,偷炼的小作坊,哪种土法冶炼他不懂?


发了……


但念头稍纵,就被他压了下去。


赶快洗洗,早点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大魏冶炼大多已私营,除能铸钱的金与铜,其余矿产,包括银矿都不禁民间私采冶制,甚至私铸兵器的大有人在,造出来后还会卖给朝廷。


正因为如此,元承平才觉得难。


要是没有强有力的实力和靠山,敢染指这种暴利行业,就等着被人连皮带骨吞个干净吧。


他一个已被宗室除名的庶人、从七品的芝麻官,矿开出来,东西炼出来,能不能保得住?


要么就努力的往上爬,争取成为一方权臣。要么等天下大乱,无人顾的上这西北荒凉之地,看有没有几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