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介绍 > 第12章 《都城奇遇记》

第12章 《都城奇遇记》

  

“安王大军的实力,我们都小看了!”

“百分之二十,光是贸易往来就能给我羌国带来百分之二十的收益,这安王莫非真是财神爷再生!”

对于羌使所谓的互市,也有些人感到诧异。

“上次安王在拍卖会上赚了二十亿两银子,区区一个羌国,能多赚两倍也是正常。”

这个时候,满朝文武再清楚不过了,各国对安王的态度,第一次这么客气,这么客气,这么客气,这么客气。

就是三年多以前,被流放到岭南的废材太子。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用一种怪异的目光盯着李肃。

没人会相信,三年的时间,一个人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一刻,所有人都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李肃,肯定是装出来的,故意装出来的,故意把所有人都当成白痴来耍。

看到这一幕,李岩心中对李肃的恨意,更深了几分。

“怎么可能!这绝对是幻觉,这一切都是幻觉!”李岩心中狂吼。

但现在看来,他再也不敢轻视这个被他轻视的弟弟了。

这次的大朝会,远超预期。

以往的大朝会,都是依靠大乾皇帝的表现,来展现自己的力量。

而这一次,却是这些诸侯国自己提出来的。

而大乾王朝的其它诸侯国,在见识过这些诸侯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更是不会轻视了。

等这件事传出去,他们的国家,绝对要重新考虑和乾国的关系了。

乾帝一边走,一边唱着小曲,往柳妃的行宫走去。

而这次的事情,更是被有心人传播开来。

如今大乾威服海已经重新焕发出往日的辉煌,这些事情也就没必要隐瞒了。

而是要大肆宣传。

刚刚被魔族包围的京城中,民众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信息来提振民心。

经过官府的宣传,京城中的子民们,也是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认为这个国家并不孤单,反而能让其他国家忌惮三分。

而李肃则是造成这一幕的罪魁祸首,再次给人一种不太现实的错觉。

到了这个时候,李肃在京城中也是出了名的。

若是大乾王朝,有一个热门榜单,那么排名第一的,必然是李肃。

而这个时候,岭南的几匹快马正在朝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

岭南郡,一处偏僻之地。

这位来自于西城的富商杜沉,在岭南府城停留了近两周时间。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岭南时,所见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梦幻。

他当日在安国王卫处得到了一点风声,就一路风驰电掣的赶往岭南。

当段凌天来到岭南府城的时候,也是被这人来人往的景象给惊到了。

他还清楚的知道,五年前,他路过这个小镇的时候,这个小镇还只是一个五十万人的小镇。

他没有料到,短短数年,这里就有了这么大的名气。

这座城的大门显然经过了一番改装,比起其他地方的大门要宽阔不少。

来往的人和货车分成两列,一列一列,一列一列。

一辆辆装满了货物的大车,一辆辆大车上坐满了异域人的装束。

到了城门,杜沉就随着人群一起进城。

当他拿出一枚金币,想要缴纳入城费用时,守卫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大乾王朝,出入各大城市,都需要缴纳一定的通行税,这也是各城市的一项重要财源,幸亏数量并不多,一个月两文钱而已。

“难道他有什么要求?我看安王对岭南府管得也不怎么样,跟乌鸦一样,都是些不入流的家伙。”

杜沉在心里感叹着。

就在他想要从怀中取出更多的银子,偷偷交给城卫军的时候,城卫军突然开口了。

“阁下这是初到我岭南城吧?我岭南府,只是收取物资费用,并不收取人员费用。”

“只是收取一些物资的费用?太神奇了!这岭南州,哪个商家会来?

买卖未成,就等于是要交一笔税款,哪家商家肯干?“杜沉疑惑地问。

“嘿,你没看到那些商队在城里排着队吗?

我们岭南府会按照一成的价格,来购买每一件物品。

不过,一旦进城,那就不用交什么税,也不用担心被官方刁难。

另外,如果是给了进城的费用,那么他在城里进行的一切正当贸易,都会得到官方的保障。

这次的买卖,有我岭南府作保证,若有一方有欺诈或者毁约,我岭南府一人负责。”军士说道。

“我明白了!”杜沉听了小兵的话,立刻明白过来。

大乾之商税,乃是二十税一,并不多见。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正式的商业税收,各地都有各自的“规则”。

“苛捐杂税”这个词,并不能用二十个人来形容。

一些地区的杂项税收,有的已经高达十税四,十税五。

和其它地方比起来,这小兵说的都是真的,这入城费用的确很少很少。

而且,这次的买卖,也是由官方来保证的,如果自己光明正大的买卖,那么官方也会为自己买单。

难怪会有这么多的商贩,排着长队入城。

一入城,耳边便传来阵阵吆喝声。

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商贩林立。

从他们出售的商品来看,他们的目标客户很明显是那些出入城的商人。

在杜沉想来,这种交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交易方式。

也就是说,现在岭南府城的情况,其实是延续了很久的。

“乔家的裁缝店,招人,一个月两两银子,有食宿!”

“码头上的王氏陶瓷店,诚聘一百个苦工,负责搬陶瓷,每个月有三两银票,有食宿,有休息时间!”

杜沉再次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

“这岭南州的劳务费,居然这么贵?

京城里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一两,十两就能请到一个下人。”

听到对方开出这么高的价钱,杜沉也是咋舌。

“这样的工作,谁不想做?”杜沉心想。

不过,预想中一大帮人蜂拥而来,将那个人团团围住的场景并没有发生。

只有寥寥数人上来询问,但很明显,有些人并没有达成协议。

说完,他挥挥手,转身离开。

“这!”所有人都惊呆了。

杜沉只觉得自己的世界观都要崩塌了。

现在的人,怎么会如此的挑剔?

如果是在京城之中,哪怕只有五折的价钱,也会有人争相抢夺。

“这只能证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岭南城的实业和贸易,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才会缺少人手!”

一念及此,杜沉的心情就有些复杂。

他这次来岭南城,主要是想看看岭南城的情况。

他只是在试探,看看这些人到底有没有购买外来货物的实力。


吧唧。

但眼前的景象却给了他更大的鼓舞。

岭南府城,既是一个庞大的商品交易中心,也是一个大型的工商贸易中心。

这样的繁华之地,他也只有在大乾的东南海岸,才能见到。

身为一名见多识广的生意人,他很清楚,岭南城的发展前景,远比现在要广阔得多。

那可真是生意场上的生意场。

十税一的商业税收,加上政府的保证,让他们可以放心地在这个城市做生意。

高昂的工资和源源不断的商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这是一个很大的集市。

有了这个庞大的工业和贸易系统,就能产生更多更好的商品。


吧唧。

而这一切,都是相互的,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一刻,杜沉迫不及待地想要返回京城,将所有的家底都整理出来,然后投资在岭南府。

他很清楚,高瞻远瞩的并不只有他一个,此刻,岭南城中,和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如果这件事情传到京城,以他现在的身家,恐怕很难分到最大的一份。

“当务之急,还是先找个地方租借,不然等京城里的人到了,再找个好地方可就不容易了。”

杜沉想了想,还是选择了主动出击,不管结果是什么。

他早就打探清楚了,这岭南城所有的店铺都是官方的,而且都是出租的,不出售的。

房租的多少,取决于地理位置和建筑的规模,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这样既能保证官员们获得最大的收益,又能避免日后土地价格暴涨,与官员们毫无关系。

地段不好的店铺,一年的房租也就一百两银子,地段好的店铺,一年的房租更是高达一万两银子。

以杜沉如今的家底,这一次更是把自己带来的钱都花光了。

她留下了一些路费,付了订金,选了一家地段还不错的店铺。

做好这件事情后,他就火急火燎地赶往京城,打算尽快筹集足够的钱财,召集人手,然后返回岭南。

一位中年人,正恭敬地行礼,等待乾帝的回答。

这名男子,就是乾帝在魔族撤退后,派遣到岭南府探查情报的暗卫统帅,这名统帅,直接听命于乾帝,也就是大乾王朝,历代帝王都会专门训练,监督文武百官,执行各种秘密任务。

这里的人形形色色,有卖东西的,也有卖东西的,有卖东西的,也有卖东西的。

当初李肃带领着安国王卫,打败魔人的场面实在是太过惊人,乾帝甚至还派遣了一位隐秘的统领,前来打探消息,想要弄清楚楚岭城到底是怎么回事。

宗庆是个谨慎的人,到达岭南城的时候,他就开始打探岭南城的消息。

但这一问,却让他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这一去一去,又花了不少的时间。

一个多月过去了。

“你说岭南州府城的人数翻了一番,已经达到十万之众?”

“这是怎么回事?

“不错,三年之前,安王第一次来到岭南府城,人口不过五十万左右。

接下来,安王通过招工,开垦土地,减免赋税,将一大群的村民都吸纳进了自己的领地。

“后来,随着府城生意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商人从四面八方涌入。

财源广进,才能让更多的乡下人前往府城。”

宗庆说,他也是从这个地方,仅有的一个暗卫兵口中,才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位隐卫本在岭南府里没有任何事情可干,而且三年没有与京中来往,他还想着上峰会不会将他遗忘呢。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居然会自己跑到岭南府来找自己。

“如此说来,岭南府,也能称得上是中州了?”

大乾王朝,将一州之地,划分为下州、中州、上州三个等级。

府城内没有十几万子民的是下级子民,府城内没有十几万子民的是中级子民,超过二十几万子民的是高级子民。

整个大乾,一共三十八郡,包括都城在内,只有三郡,还有七郡。

“启禀皇上,岭南府论人数,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中型府级。

宗庆结结巴巴地说道。

“但是怎么样?但说无妨。”

乾帝摆摆手,示意李天命。

“但岭南城似乎比较特别,里面住着不少外来的异族。

还有,我们乾国的子民,在这府城中,也是来来往往,府城中,真正能够安顿下来的子民,恐怕还不到10万。”

“是吗?你是说,这岭南州的商人,竟然有上万之多?“

宗庆道:“他们不仅做生意,而且许多都是城市里的工人。”

“农民工?什么意思?“

乾帝对这两个字非常的不熟悉。

“就是附近的许多村民,村民,商人,都会雇佣他们为他们工作。

他们通常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而息。

规模较大的工厂还为员工们提供了宿舍,但是每个月都有一些假期,可以让员工们在家里度过。

因此,他们即便是居住在府城,也并非是永久居民。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岭南府可不能算是中型府邸。”

宗庆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

“你打听过地瓜、土豆、玉米的收成,安王说的可有夸张之处?”

当初乾帝将宗庆送到岭南的时候,李肃还没有将三颗种子交给他,因此乾帝并不清楚宗庆有没有发现这件事情。

“回皇上,这件事情是我要禀告皇上的。”

一说到这个,宗庆的表情就变得凝重了。

“我曾拜访过一个老农。

“以我大乾稻谷与小麦的收成,十里田地,只能堪堪维持生计,绝无富余之理。

不过他们的仓库,都被填饱了,估计有二十万吨粮食!”宗庆回说道。

说着。

“三万公斤?你没找那个土财主,而是找一个平民百姓?”乾帝疑惑道。

“嗯,就是府城附近一个很寻常的庄稼汉。

为免夜长梦多,我还特意跑到周围的庄子看看,几乎所有庄子都是这样。”

“还有,他们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畜,有的人家还养活着一头牛犊。

至于仓库里面的粮食,比如玉米、地瓜之类的,大部分都是用来喂养牲畜的,他们自己就只能靠面粉吃饭!”

宗庆又补充了一句。

“我到那户人家的时候,那户人家正在用午膳,我见他们桌上摆着些荤菜。”

“连平民百姓都能吃上肉食,这岭南居然发展的这么好,不知道李肃是怎么管理的?”乾帝暗暗吃惊。

“难怪那些王卫,每个人都能用剑,难怪李肃,能培养出这么多的骑士。”

类似的盘查,在京城的各个角落都在进行着,不但是乾帝将探子派往岭南郡城,就连岭南郡城的情报,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传了过来。

而另一个对付李肃的方案,也在暗中酝酿。

承运堂,大朝会上。

“如果你有什么事情,可以提前禀报,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你就先走吧!”

他端坐在椅子上,等候着大臣们的报告。

“属下有奏章,三年多来,岭南府城因为地震而被堵住,一直没有上交任何的税收。

依照规矩,一位皇子所辖之地,一年要向帝国缴纳三成赋税。

现在,他的债务,已经超过了三年,还望陛下能够收回!”

说话的却是姜司文,也就是大食人。

整个朝中,所有人都清楚,姜司文是站在太子那边的。

乾帝对于朝中群臣倒向皇储一事,也是放任不管,以此来为皇储打造自己的后盾。

今日,姜司文上奏折,要求他们退缴岭南州的赋税,这让不少人想起了之前被李肃算计的事情。

“姜先生难道不知,岭南府本就没有上交任何的税收,而且,每年都要向岭南调拨银子和粮草,救济平民。

为何安王一到岭南,便要对岭南府收税?”

潘凤上前一步,开口说道。

不管如何,李肃都是她的准姑爷,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不得不为他说话。

岭南历来贫瘠,为了避免他们叛乱,朝廷还特意拨出了粮食,向他们输送粮食。

这一点,整个朝廷都知道,所以才会没有人提出异议,将李肃送到岭南府去。

这种吃着不好吃,扔着又觉得浪费的地盘,送给他也就算了,反正也不会有人指望着在这里征税。

“潘先生,你这话就不对了,岭南乃是我大乾王朝的地盘,与诸州并无瓜葛。

同样,为什么不能征税,难道安王的身份,就一定要高于别的诸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