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其他小说 > 大魏宫廷萧逆 > 第057章、恨迟也

第057章、恨迟也

  

来得兀然,去也突然。


仅仅是一刻钟后,进入士家营地的天子曹叡便阴沉着脸走了出来。


且不顾现今是乔装扮作秦朗侍从的身份,不理会是否会让那屯田主官生疑,不等夏侯惠向秦朗声称此地士家没有合适人选等言辞走个过场,便径自步出官署,跃上战马往许昌宫疾驰而归。


继位多年且历经过大起大落的他犹如此失态,那是因为他大受震惊。


依着常理而言,刚秋收过后的暮秋时节很闲暇,且没有战事的情况之下,士家们理应优哉游哉、倍感岁月静好才对。


然而,待他进入营地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死寂。


实在太安静了。


没有人走动,没有人闲谈,没有人忙碌,就连一些懵懂稚童都没有相互追逐玩耍,整个营地就如一潭死水般波纹不惊。


也让曹叡感受了一种抑郁于胸的压抑。


因为在他走走看看的时候,那些士家表现出了一种万事皆不关己的漠然,就连对陌生人到来而新奇打量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且曹叡很笃定,那不是淡然处之的从容,而是了无生趣的麻木! 首发域名www.mianfeizhuishu.com88。com


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希望的麻木。


他们就犹如那被圈养、等着被宰杀的牛羊一般。


哦,不对。


待宰杀的牛羊偶尔还会叫唤几声,而那些士家麻木到连声音不想发出来了。


但却无声胜有声!


乃大音希声!


令曹叡觉得振聋发聩。


因为这种无声的生无可恋,颠覆了他先前的认知,撕开了魏国国力蒸蒸日上、黎庶安居乐业的华丽外衣,让他看到了苦难、不公、欺凌以及民不聊生!


所以,他不想再看下去了。


也极为罕见的失态了。


策马归来之途他没有与秦朗或夏侯惠攀谈的兴趣,归来许昌宫后更是直接进入了毡殿,许久之后才让侍宦出来声称今日颇为困乏,让秦朗与夏侯惠自行归去歇下。


对此,秦朗很是迷茫。


从依着天子的嘱咐引众人前去扶沟县,再到目睹天子带着满脸阴沉而归,他始终弄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好的事情已然发生。


只不过,他并不纠结。


性情素来谨慎的他,在伴君这方面颇有心得,对不该知道的事情就从不过问;对已然知道的事情从不置喙。


保持缄默,便能独善其身。


是故,在侍宦传诏后,他只是与夏侯惠随意客套了几句,便自行归营地歇下了。


无独有偶。


夏侯惠同样也没有心思去揣测天子曹叡的心意。


有些事情,时间会给出答案。


他已然让天子看到了魏国的沉疴积弊,而天子怎么想、怎么做,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只能静观其变、坐等答案。


再者,他也很困乏啊~


一路兼程从淮南赶来,又随着天子曹叡奔波了上百里,哪还有精力去理会这些。


万事等翌日再说罢。


故而,他问了值守甲士,寻到夏侯和的临时住处,随意吃了点东西果腹与沐浴过后,便沉沉睡了过去。


天子曹叡自是无眠的。


他归毡殿后连暮食都不用,独自呆呆的枯坐了至半宿,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只有当夜值守的侍宦才知道,在夜半时分,数位校事被召入了毡殿,约莫半刻钟后便神色肃穆而出,以天子手令带着数十甲士匆匆离开了许昌宫,消失在夜色中。


翌日,将近卯时。


沉沉睡了一夜的夏侯惠准时醒来,起身伸了个懒腰,让各关节爆出一阵响声,顿感浑身舒泰、精神抖擞。


待步出军帐,却发现夏侯和已然在外摆了个案几,正慢理斯条的吃食着。


见他出来了,便径直往左侧一指,“六兄,那边可洗漱。”


“好。”


待洗漱罢,夏侯惠也挤在案几前盘膝而坐,随意执箸大口扒拉。


吃相犹如军中鄙夫那般粗鲁。


也让夏侯和摇头苦笑了几声,没了什么食欲,索性,放下竹箸起身去净口了,才过来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


“六兄,侍中吴季重六月时病故了,谥号被公卿定为‘丑’。因六兄先前在朝堂上弹劾吴季重,吴温舒便以为其父抑郁病故与六兄有干系,故而常有诋毁六兄之言。不过,颇有趣的是,司马子元虽与吴温舒相善,但却常斥彼言行无状,不乏维护六兄之言。”


司马师出声维护我?


不想,自从我赴淮南后与他断了书信往来,他倒还颇念相交一场的情分。


闻言,夏侯惠略微扬眉,只是轻轻“嗯”的一声。


至于吴应的诋毁,跳梁小丑罢了,不足挂齿。


“陛下曾与大兄闲谈,亦嘱大兄莫要再排斥六兄,然大兄犹不释怀,与他人言谈之际,常斥六兄不肖,有辱家门。”


呃,大兄还在惦记着与我撇清关系呢~


挺好的。


“依六兄出洛阳前所请,王常侍前些时日转赠了些许孤本抄录于我,六兄若是遇见王常侍了,莫忘了作谢。”


............


在夏侯和的絮絮叨叨中,夏侯惠用完朝食,取了清水净口后,正想着要不要前去毡殿前恭候天子曹叡的召唤,却是不想,此时一侍宦正疾行而来。


人未至跟前,声先至,“陛下有召,还请夏侯将军随我即可复命。”


言罢,见忝为散骑侍郎的夏侯和也整理衣冠,打算一并前去伴驾时,侍宦便又低声了加了句,“夏侯散骑,陛下今日不署政事,有令诸近臣无需伴驾。”


呃~


好吧。


夏侯和点了点头,目视着六兄远去的背影,一时不知要去作什么。


待沉吟片刻,他便大步往许昌宫内而去。


此番天子东巡,中书省与尚书台皆有僚佐随行,署事的地点就在安在许昌宫内。


而夏侯和要去寻的人,乃是中书侍郎王基。


为了辩论经学。


缘由是散骑常侍王肃在撰写经学注解时,时常改易郑玄的学说;而作为青州人的王基,则是郑学的拥护者,因此在朝时经常与王肃据理而争,不乏争论之时。夏侯和清辩有才论,又因为王肃长女已然与夏侯惠定亲之故,便也时常寻时机与王基辩论。


不同的是,王肃与王基之争隐隐有撕破脸皮之迹,但夏侯和与王基的辩论,则是很纯粹的学术探讨。


二人虽然对经义的理解不同,但却惺惺相惜、交情颇善。


自然,这些与夏侯惠无关。


被急召去的他,赶到毡殿之际,恰逢天子曹叡正在秦朗以及虎卫的簇拥下,将去检阅骁骑营。见他到了也不二话,径直挥手让他跟上。


骁骑营,前身是虎豹骑。


自从曹魏代汉后,虎豹骑便成为了天子亲军,且分出一部分扩建成骁骑营,隶属中(禁)军。


可以说,当今魏国最精锐的骑兵,骁骑营乃是当仁不让。


但天子曹叡检阅之时,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


待下诏飨骁骑营将士以及定下翌日便让秦朗引兵先归洛阳后,他才对身侧的夏侯惠感慨出了缘由,“唉,魏虽有武骑千群,而与蜀吴者无所用也。”


原来如此。


的确,魏国几占尽养马地,以骑称雄。


但不管是伐蜀还是伐吴,受限于地形,骑兵还得难以派上用场。


而用得上的、以士家为主体的步卒是什么情况,他昨日已然亲眼目睹了。


是故,夏侯惠听罢,也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陛下,惠曾自作思虑,略有所得,或能令士家为社稷死不旋踵。”


“哦?”


正打算摆驾归去毡殿的曹叡闻言,当即挥手遣开侍从与甲士,催声道,“稚权速言之!”


“唯。”


恭声领命,夏侯惠压低了声音,“陛下,惠所思者,乃昔日战国时期,秦人以及隶臣皆闻战则喜也。”


秦时隶臣(奴隶)赎身之律?


曹叡当即心中了然。


在秦国的军功赐爵制之下,隶臣是可以凭借着战功改变身份的。


如隶臣可以两级爵位除父母一人隶臣身份,退还一级爵位可以免妻子隶臣的身份、也可以去边关当兵五年来赎母或姊妹隶臣身份等。


果不其然,夏侯惠紧接着就说出来了,“陛下,惠窃以为,如若庙堂颁诏改制,许士家斩首计功可赎家小为民以及赐田亩,彼等必闻战则喜也!”


此倒也是個良策.....


心道了声,天子曹叡有些意动。


但很快便想到了其中的短处,“若依稚权所言,恐我魏国兵士日渐匮乏矣。”


“陛下,届时可复募兵制。”


夏侯惠不假思索,继续谏言道,“以我魏国如今的士家数量,若尽凭斩首之功赎身为民,彼蜀吴即使不灭,亦时日无多矣!且惠窃以为,前朝‘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之底气,乃是万千黎庶百姓心怀封侯志、投身行伍所致也!陛下,天下终究寒门鄙夫众,亦不乏求军功以立门楣者,只需军功赏罚分明,兵将必不乏也!”


“善!”


话落,天子曹叡拊掌而赞,喜容可掬而道,“稚权所言,真乃.....”


只是他似是想起了什么,陡然言半而止且还面色郁郁。


让士家可凭斩首之功赎身,难道有不妥之处?


还是难以推行?


也让夏侯惠心生疑惑。


正想踌躇着要不要问一声,却听闻天子曹叡一记长声叹息,喟然曰:“唉,大司马已伐蜀,稚权今日之言,恨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