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追书 > 历史小说 > 朱厚照的文武大臣有哪些 > 第53章 有挑战才有激情

第53章 有挑战才有激情

  “怎么?羡慕了?”

  朱厚照看了一眼张永。

  张永谄媚的回答:“能为皇爷分忧,奴婢自然羡慕得紧!”

  瞧!多会说话。

  都是人精。

  朱厚照哼哼两声:“你倒是实诚,不过想要建功立业,也得有本事才行。你要是能领兵打仗,我也会让你去。”

  “皇爷,这去一趟盐场,怎么还牵扯了战事?”张永脸色的微微异样。

  在他看来,北直隶已经被朱厚照控制,当地人是有多想不开,才敢跟朱厚照抢食?

  上下官员,也都不是傻子。

  “长芦的盐,产量如何?”

  “这……不高。”张永想了一下回答。

  长芦的盐确实在明代产量不高,而且品质不好,远远比不了大明现在主要的川盐、淮盐。

  长芦的盐,其实更多只是补充北直隶的使用。

  “自己看吧。”

  朱厚照懒得废话,将东西丢给张永。

  张永拿过折子,看罢眼底尽是骇然之色:“这……”

  “长芦的盐产量不低,但都是私盐。这一次去控制盐场,动的是私盐贩子的生意,底层的盐户或许支持朕的整顿,但靠着长芦盐场发财的河间本地巡检、指挥使、天津卫的梅氏又怎么可能放弃这口巨大的利益?长芦的私盐,八成是走天津到朝鲜或者辽东的。”

  朱厚照的说完,眉头紧锁:“朕是万万没想到,大明国库每年都在喊没钱。然后,下边一群人,跟着朝廷抢钱!还真是让人不由感慨我大明养士百五十年,还比不上你们这些的太监来得忠君爱国。”

  张永听着朱厚照的感慨,并没有露出过多的表情,只是的赔笑。

  他们这些内书房读出来的小人物,不过就是皇权的附庸。

  皇帝强势他们就强势,皇帝弱势他们也支棱不起来。

  现在来看,皇帝还是准备进行先北后南的政策了。

  南北直隶将作为接下来的基本盘,方便进行势力的根植扩张。

  朱厚照拿起新的折子,也不多说废话,一边看,一边思考如何破局。

  “拜伏陛下,尊礼法,选近属之血嗣,而非神乱谶纬之举,否则,恐祸及子孙矣!”

  这封折子,是南京礼部的联名,又一次劝朱厚照不要乱搞,还是按照礼法选嗣,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有一堆的弟弟,弟弟们长孙也都出身了,都是可以选的。

  大明上下,利益集团已经彻底雄起,摆在皇权面前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文臣集团,而是士绅集团、藩王集团、勋贵集团的合流。

  大明头上的三座大山,已经成为皇权下边的臂膀,更是拖累。

  他现在能按着勋贵集团,但压不住他们已经腐朽。

  藩王集团能靠皇位吸引,但架不住真正有野心的家伙不甘心选位失败。

  文官们也能看得出来朱厚照大张旗鼓选嗣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选个聪明孩子,而是为了伸张天命。

  “天命”看起来很神棍,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就是正统。

  朱厚照是天命,所以他选的嗣君,才是具备合法性的下一任皇帝。

  但“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谁能保证朱厚照开了选嗣的口子,弄出所谓的陵宫,让太祖高皇帝选择合适的支系子孙为嗣的操作,会不会成为其他藩王反对后世之君的借口。

  毕竟朱厚照终究是动手灭掉了两个藩王,他自己声威赫赫,还精通兵事,下边的藩王也不敢有异动。Μ.χxs12三.nEt

  但不代表后世子孙就能坐安稳。

  所以为了国家局势的稳定,必然是要按照宗法来处理。

  朱厚照默不作声的看了一会儿后,写上:“朕年三十,春秋鼎盛,若有嗣,则天命常在,太祖垂青……”

  写上一堆的神棍话语,不断强调他三十而已!他还没死!谁说不能有亲子的?

  太祖保佑之下,必然会有。

  虽然好笑,可他不得不这么做。

  必须尽可能将藩王集团和文官派系进行切割。

  现在皇帝还在,还未选嗣,地方官如果与藩王私会,这些都是朱厚照收拾文官的借口。

  简而言之,无论哪家藩王,为了嗣君的位置,都会小心谨慎。

  只需要给他腾出足够的时间就行。

  朱厚照写完就丢在上边。

  然后对张永说:“去一趟天津,让当地的指挥使全部接受三大营调任,举族迁入京中,补足三大营缺额。”

  张永一愣,接着看见朱厚照一脸冷酷,顿时躬身:“唯。只是天津若是调动,当地……”

  “就地转为镇户,天津三卫特殊,朕不能放着当风险,必须直接控制在手中。天子驻津之地,尽快收拢所有军户田亩,他们若是反抗,正好检验一下通州的军队实力。”

  朱厚照有一种草莽的气息。

  他前世是创业起家,一路搏杀,几乎上市。

  类似于他这种人,不管是商场还是战场,都很狠辣。

  和原本顽劣的明武宗比起来,他的心智更加成熟,也更明白应该怎么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北直隶作为基本盘,他无论如何不能丢。

  所以这里面的所有风险,能除掉的全部除掉,一个不留。

  天津三卫的指挥使们,必然会因为长芦盐受损,与其让他们跟自己生出嫌隙,不如将他们塞进三大营内,狠狠的炼掉。

  大浪淘沙,总有处理完的时候。

  张永领命,带着五百骑兵赶去了天津。

  一连串的调动,让呆在军中的杨廷和看得眉头直皱。

  “咳咳,介夫,这几日名录拟定完毕了,是否送到陛下手中?”

  毛纪来问。

  杨廷和经历了和梁储的激烈博弈,最终定下来了一封很有意思的名录。

  若是仔细看不难发现,理学门徒,只占了五成,另外三成是心学,还有两成模棱两可的大小学派。

  比如茶陵诗派。

  这个李东阳留下的政治遗产,在两方人的博弈之下,重新绽放了光辉。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派系。

  这些名单,就是杨廷和梁储之间博弈的妥协结果。

  心学虽然在民间昌大,但还未占据主流地位,所以官员品级上都不算高。

  理学依旧强大。

  但杨廷和也没办法解决理学学派背后的地方派系问题。

  名单上川蜀、江西人最多,湖广、两广人其次,浙江、南直隶再次,剩下的一些是河南、陕西的人分润了。

  杨廷和祖籍江西,交游四川,这两派算是他的基本盘。

  湖广这边主要是茶陵学派的影响比较大,是为了平衡两广、浙江的心学门徒而让出来的位置。

  可以说,满满当当都是利益的交锋。

  朱厚照成功靠着一场大清算,扭转了原来历史线的温和局势。

  发展自然也会和历史有脱钩,但对于朱厚照来说无所谓。

  走一遭,按部就班,那可就没什么意思了!

  有挑战,才有激情嘛!